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破除地震谣言还需强化信息供给

9月18日晚间,安徽肥东县发生里氏4.7级地震,我省多地都有明显震感。地震发生后,有网民发布视频称,合肥某高层住宅被震开裂,不少路面出现锯齿状裂缝。经合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核实,该视频为拼接剪辑视频,与本次地震无关。

常言说“谣言止于智者”,但对于地震这种灾害来说,每个人都极少经历,更谈不上什么经验。因此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在谣言和各种紧张情绪的裹挟下做出抢购食品、囤积生活物资的举动。

肆意散布有关地震的谣言,必然会扰乱生产生活秩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但在打击的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加强信息供给,及时发布权威声音以正视听。比如,震中区域附近今年以来已经发生了4次3级以上的地震,近5年来发生的3级以上地震更是多达12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又如,经历这次地震后,地下所蕴积的能量是否完全释放,今后会不会发生更强烈的地震;再如,本次4.7级地震在长三角地区都有震感,作为中国人口居住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是否有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等等。对于这些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如果权威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及时给予回应和引导,无疑有助于消除困惑,消弭谣言,稳定社会情绪。

谣言是夜幕,真相是曙光。只有正常渠道的官宣多了,才能让谣言不攻自破。刚刚过去的台风“贝碧嘉”,虽然破坏力大,但从它形成的第一天开始,气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就对它格外关注,提前做出预警,及时发布各类信息,提醒大家注意防范。所以,尽管超强台风如期过境,却并未造成太大的损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因为不断的官宣预警,让民众提前做出高水平的防护,才把台风危害降到最小的程度。

台风是气象灾害,地震是地质灾害,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我们虽然无力改变自然的规律,却可以通过积极的动员和应对,让灾害臣服。与灾害相比,谣言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要做到“谣未起,心防已万丈高”,有关部门还需加强信息供给,消谣言于无形。

(胡波)

责编:袁媛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