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资讯 > 正文
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链上党建聚合力 链向新质生产力

产业是经济的筋骨和根基,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链作为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对于保障支柱产业健康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泰兴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联盟党委锚定“鲜食之都”产业定位和“长三角之胃”区域目标不动摇,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产业集聚吸引力、园区品牌影响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攀升的发展胜势。

党建聚链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园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未来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擦亮“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招牌。

搭建议事平台,助力健康发展。开展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座谈会、订单农业恳谈会,精准对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各类合作社,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企融合共赢模式,分享农产品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收益。

聚力链主力量,助推协同发展。联盟党委组织“卤味、面点、果饮、预制菜”四个支联盟企业和周边合作社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会,通过问需、问难、计,上下游精准匹配,制定原材料采购、产品供应、用工需求“三张清单”,推动本产业链内企业优先采购区内产品,建立长期互补型协作伙伴关系。

做优“研学+旅游”,助兴全链发展。携手企业、学校、党政机构深度对接谋合作,开发美食品鉴、科普研学、休闲康养等产品,打造现代农业展示展销中心、卤江南观光工厂、王老吉银杏+大健康体验馆的精品旅游路线。今年,1400名泰兴实验初中学生走进园区,聆听泰兴农业历史、互动了解本地特产,沉浸式感受农业科技魅力。

科技领 赋能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

联盟党委始终坚持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与科研机构深度融合,建设和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促进加工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过程绿色化、产品营养化。强化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牵手“科研国家队”“智力引擎”助发展。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农产品加工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供给、支撑健康中国、制造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力量。联盟党委组织链上企业赴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开展技术研讨会,畅通企业与高端人才供需对接的渠道。与中国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共建中国(江苏泰兴)农产品未来加工创新研究院,设置6个专业实验室、3个公共平台、5个中试车间、10个创新研发团队,推动肉品、果蔬、谷物加工、食品加工高端智能装备、绿色包装、保鲜物流等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当前,5个首席专家领衔的创新研究团队已入驻研究院,并与园区7家企业开始第一批科企合作签约,年底在银杏功能性食品开发、黑猪肉及河豚预制菜、牛肉鲜肉保鲜、果蔬汁、果蔬干休闲食品、猪屠宰副产品标准化加工技术等方面完成产学研合作成果产业化,持续推进健康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邀请“科技镇长团”,把脉问诊解难题。链接高校院所资源,牵线高水平团队、高层次人才、高级别专家,从高校、单位走向产业,以企业需求和产业需要为靶向,精准“把脉开方”,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邀请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院长及教授到产业链重点企业车间参观走访,交流技术经验,为绿色包装、高端生物食品添加提供技术指导,邀请南京晓庄学院食品学院到园区宇宸面粉和超悦农业等企业进行人才供需对接,前置引进人才环节,降低企业“引才”“引智”“引技”成本,让“人才链”舞动“产业链”,凝聚政研企“向心力”,共同擘画产业链发展的新蓝图。

打造“园区地方队”,共绘产学研“同心圆”。在联盟党委的鼓励下,企业牵头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组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与装备研发联合攻关,形成“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机制。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专业研发中心和技术科研试验基地,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加工科研平台。超悦农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张春晖团队合作,建立“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产学研合作基地;峰科技与北京科技大学、开拓者环保与南京大学开展研究合作,实现载体平台的共建共享,推动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的提质升级,实现链上企业产品价值高端攀升。

服务强链 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环境最佳地

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释放活力的“稳定器”、区域竞争的“软实力”。园区联盟党委以企业满意度不断提升为标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企业效能提升、市场主体合规经营、人才要素不断集聚,引领带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动能持续增强。

深化“六个一”服务,打造高效便捷营商环境。11个部长以上负责人挂钩联系链上82家企业,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精准服务机制,建立“不叫不扰、随叫随到”的服务跟办机制,设立企业服务专线,实现专项受理、专门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为企业提供政策辅导、专业支持,全力为企业上争政策、上争资金、上争项目。深化多方对接体系,针对企业普遍性的供需需求、融资需求、用工需求、技术需求,汇集多方协调对接,开展政策对接会、银企对接会、供需对接会、科企对接会等惠企活动,切实为企业解决招工难、融资难、引才难等迫在眉睫的问题。组织企业家代表参加2024FHE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中国预制食品产业发展大会、苏沪地区产销对接交流会、第十一届休闲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主动帮助企业谋思路、搭平台、拓市场,营造直接、有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提供精准高效的法治服务打造长远稳定的营商环境。举办“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优化营商环境‘普法直通车’活动”,提供“精准普法+法律服务”,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法律产品,促进和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邀请市场监管局到园区“面对面”倾听诉求,“一对一”解决难题,从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标准制修订、品牌创争、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等方面为企业主开展详实细致的解答,同时针对园区食品生产企业较多的情况,安排集中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护航企业健康成长、行业良性发展、产业提质增效。

搭建育才留才平台,打造活力创新营商环境。做优做特园区人才工作书记项目,持续分阶段抓好“智汇引才计划”“园区英才成长班”“企业青年人才启航计划”“才思风暴活动”,为全方位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年人才支撑。开展了“缘聚鲜食之都 共创美好未来”“我们的节日·七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青年嘉年华活动,当好非公企业青年人才的贴心人、热心人、引路人,不断提升青年人才的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加快构建“有引力 兴欣向荣”的园区人才生态。

下一步,“鲜食之都”农产品加工产业联盟党委将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中国(江苏泰兴)农产品未来加工创新研究院建设运营,更好发挥联盟党委引领科技,激励研发的政治优势,以“党建链”串联“资源链”、做强“科技链”、优化“服务链”,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支撑体系,加快打造全国农产品未来加工标杆园区。

(袁冬杰 何虎 韦羽晨 周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