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老人买金6.6千克险失300万!揭秘升级版冒充公检法电诈套路

近期,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出现新方式,骗子改变策略,先使用话术诱骗受害人购买黄金,再伺机安排同伙上门提取,直接省去了“洗钱”环节。近日,北京海淀警方拦截了一起该类电信网络诈骗,成功为群众避免了300余万元的损失。

2024年9月20日17时许,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清河派出所接辖区某黄金首饰店报警称,有两位老年人前来购买了6.6千克的黄金,店员根据分局反诈中心张贴的反诈骗防范提示,意识到两位老人可能遭受了电信网络诈骗。于是,便一边耐心劝解,一边立即报警求助。

接此情况后,分局反诈中心民警和派出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核实相关情况。经现场询问,初步确认两位老人遭受了新型冒充公检法诈骗,遂立即劝阻老人继续购买黄金。

通过与老人的进一步沟通,民警了解到,老两口接到自称是某单位“民警”的电话,称老人名下一个手机号码涉嫌发送1万多条非法集资广告,在老人表示自己没有办过这个号码后,对方称可能是身份信息被别人冒用了,便在电话中帮老人进行查询。随即告诉老人,其名下还有一张存折,涉嫌洗钱犯罪。为洗清“嫌疑”,老人按照对方要求,通过即时通信软件与对方进行视频聊天。

随后,老人根据对方的指令,在电脑上下载并安装远程操控软件。对方将老人名下银行账户中的定期存款改为活期,并通过转账方式汇集到老人名下的1张银行卡里。随后几天内,对方要求老人每天都通过视频向其报告行踪,证明自己没有逃跑。为证明自己的清白,老人便一一照做。

直到9月20日,对方突然要求老人使用卡内资金前往金店购买黄金,并称会安排“专人”上门取金,进行资金审查,核查清楚后,便会将黄金全部退还给老人。

对此,老人深信不疑,便和妻子前往金店购买了6.6千克,价值300余万元人民币的金条。所幸,金店柜员及时发现可疑情况,民警立即到达现场进行劝阻,向老两口讲解此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套路”。此时,夫妇二人方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险些被假警察诈骗。随即,民警帮助老两口对银行卡进行了挂失,并联系其亲属加强监护。民警的及时拦截劝阻,使得老两口名下的300余万元没有受到损失。

上述案例中,老人遭遇了升级版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在前期,骗子仍然通过威胁恐吓,帮助事主洗脱嫌疑进行心理控制,但在后期实施诈骗的环节有了新的变化。骗子通过引导事主使用远程共享桌面,直接操作事主网上银行,将名下银行账户内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将资金汇集到1张银行卡上,并要求事主购买金条,再伺机安排线下的同伙上门领取,完成骗局。

在此,北京海淀警方提示广大群众,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办案,不会要求被害人操作银行账户进行“定转活”提前支取、转账汇款等操作,更不会要求购买贵金属等物品。如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称涉嫌违法犯罪,要及时与属地公安机关联系沟通,避免上当受骗及财产损失。

(总台央视记者 赵学荣)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