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健康锦囊365|长期憋尿,当心这些危害发生

人体血液中的废物需要通过肾脏来过滤掉,因此产生了尿液。尿液会随两根输尿管的蠕动往下流入膀胱。膀胱是一个有弹性的容器,可以不停蓄积尿液。膀胱的下方是尿液的出口——尿道,由尿道括约肌把守,大部分时间是严密封锁的,只有小便时,才会打开。

当膀胱里尿液量达到150ml—250ml 时,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会因为膀胱被尿液充盈而感到兴奋。这股兴奋随着神经进入大脑,请求打开“闸门”。随后尿道括约肌放开,膀胱壁上的逼尿肌收缩,加大内部压力,最终将尿液排出体外。

什么情况算憋尿?

正常的成年人每天产生的尿量是1000到2000ml,每天排尿4—5次。

一般情况下,当膀胱里的尿量有200—300ml时人就会开始有尿意,会产生憋尿的感觉。膀胱慢慢胀大,随着尿量持续升高,膀胱慢慢胀大内存告急,逼尿肌“蓄势待发”,但大脑指令却不许尿,逼尿肌“进退两难”。当尿量到800ml时,已经到达危险警戒值,极有可能导致充溢性尿失禁,也就是“尿裤子”。

长期憋尿,就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病理性改变,造成健康风险。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比如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感染,主要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等,在泌尿系统异常繁殖导致尿路急性或慢性炎症。憋尿时膀胱容积胀大,血管压迫,黏膜缺血,导致抵抗力降低,细菌很容易乘虚而入,从而引发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结石

被动憋尿时间长,尿中晶体析出增加,更容易结晶聚集,长此以往,会形成尿路结石,从而引发尿痛、尿路梗阻、尿潴留、尿不尽等问题。

肾脏、膀胱疾病

尿液自输尿管排入膀胱内有很好的“抗反流”生理解剖机制,输尿管是潜行“隧道式”穿入膀胱壁。但是尿憋久了,膀胱的“单向阀门”失灵,就会导致尿液反流,反流进肾脏会导致肾积水,存在引发肾盂肾炎的风险,病情严重还会影响肾功能,甚至是肾衰竭、尿毒症。最严重的还会诱发膀胱癌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

憋尿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可能引起出血性脑卒中;憋尿还会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引发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

如果长时间憋尿后突然排尿,由于膀胱快速排空,腹腔内压力下降,回心血量减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大脑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心率减慢,有可能会出现排尿性晕厥。

影响排尿功能

长时间憋尿,尿道括约肌痉挛,逼尿肌过度扩张、收缩无力,久而久之膀胱失去弹性,甚至无法提供足够的排尿动力,从而导致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引起膀胱破裂

在憋尿的状态下,一旦发生撞击和意外,膀胱破裂的发生率很高。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憋尿会产生不良情绪,慢性尿潴留可导致人的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工作易出错,同时伴有烦躁、焦虑、易怒、睡眠障碍、消化不良等。

男性前列腺炎和性功能障碍

充盈的膀胱压迫前列腺,增加尿道内压力。长时间憋尿还可能导致支配膀胱和生殖器的神经丛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男性性功能障碍。

部分女性痛经腰疼

子宫位于膀胱后,长期的憋尿,导致充盈的膀胱对盆底、盆腔器官形成压迫,出现一系列的盆底症状,如痛经,慢性盆底疼痛,严重的还会导致腰骶部慢性疼痛。

防范措施

1.多喝水,不要久坐,尽可能不要长时间憋尿。

久坐、憋尿、喝水少是生活中的三大坏习惯,对腰、颈椎、肾脏、新陈代谢、血管等都有影响!

2. 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均衡,适量运动,早睡早起,增强抵抗力。

3. 遇到不得不憋尿的情况,尽量减少水分摄入。排尿后,有意识地让自己多喝水,多上几趟厕所,能起到冲洗膀胱、尿道的作用,可以显著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4.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成年人的单次小便量是250—400ml,不憋尿并不代表一有尿意就去上厕所,如果刻意增加小便次数而每次尿量都很少,也是不正确的排尿方式,可能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发生。

文字:蒋明睿

视频:谭倩文

设计:杨诺亚 赵晶

出品: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

本期审核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 朱清毅

责编:乔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