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这里是江苏!|觅渡桥:渡河的便捷之路,赏月的绝美之地

觅渡桥,位于苏州市姑苏区葑门外,横跨京杭古运河,连接南门路与杨枝塘路,始建于1298年。这座扼守水陆要津的历史地标,见证了苏州的繁荣与变迁。

觅渡桥原名“灭渡桥”,由昆山僧人敬修募捐而建。传说当时水域宽阔,船夫常常欺凌旅客,甚至掠夺财物。为此,敬修向官府上书,最终通过募捐建桥来制止这种行为。桥建成后,名为“灭渡”,意指消除渡船的不便与暴力。由于“灭”和“觅”在吴语中同音,后来人们逐渐称其为“觅渡桥”。

觅渡桥的设计,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为行人和过河的交通提供了便利。作为一座薄型单孔半圆石拱桥,通长81.3米,净跨19.3米,高8.5米,采用武康紫石、花岗石和青石混合砌筑,东西两端拓宽,呈喇叭形,北侧有金刚墙。拱券采用分节并列砌筑法,增强了结构的稳固性。

2002年,随着南门路的改造,觅渡桥打通了东西向的交通,再现了“觅渡揽月”的美丽景观。夜空中皎洁的明月高悬,河面如镜,映照着古桥的身影,营造出古朴而宁静的美感。如今的觅渡桥,作为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吸引着人们驻足打卡、拍照。

文字:聂伟 惠诗琪(实习生)

图片:视觉中国

设计:王言予

翻译:卫鑫

鸣谢: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责编:聂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