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交汇点评 | 理解这届年轻人的“累点低”

本届年轻人又上热搜了,这次是因为“累点低”。“没干什么却总是觉得累”“睡足8个小时还是没精神”“我不卷但我还是倦”……一众年轻人纷纷留言表示深有同感。这难道是营养好了,年轻人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了?

首先要明确,中国人的身体在越来越好。国家统计局25日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75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大力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总体健康水平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升到2023年的78.6岁。那么,年轻人的“累点低”低从何来?其实思考过后不难发现,和父母那辈相比,上一代的娱乐生活单一,同时精神世界也相对简单,生活节奏慢,工作很规律,基本下班之后就交付给了生活,没有“夺命连环call”,少焦虑,不内耗。但是如今的年轻人,在物质生活空前丰富的同时,身体和精神却“难得下线”。通信发达模糊了上下班间的界限,社交媒体无处不在,信息过载更是让“身体仿佛被掏空”。

不必较真,理解年轻人的“累点低”,并不是要承认他们的“摆烂”,很多时候这不过是年轻人的语言“保护色”。就像很多人用“我是i人”的说辞为躲开各种无效社交一样。“累点低”的潜台词是:“肝不动了”“榨不出一滴油了”“只是想彻底休息一下”。我们都是普通人,在这个世界摸爬滚打的过程中,难免有很累的时刻。“累点低”又何尝不是一种情绪的自我释放?不忍着、不憋着,不勉强、不逞能,抱怨也好,吐槽也罢,更像是某种泄压阀,喧腾嘈杂却也自有作用。

但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身处快节奏洪流中,我们也要自己找到情绪的出口,“没福硬享”找到生活的“出路”。出游带着小马扎,通勤路远就拼个车,上班泡养生茶下班泡泡脚,偶尔犒劳自己为了那口美食加价代购也没关系。生活“追着你”不停歇,就努力摸索一条实惠、合理、易操作的张弛之道。这个世界,总能看到机智勇敢、不轻言放弃的“逆行者”:担心太累,低热量食谱、高效休息法成为社交平台的热点;即便很累,夜校、健身等成长性活动依然人头攒动;不怕受累,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甘之如饴贡献青春力量。

生活对谁都不会一直“和颜悦色”,真正“累点低”的时候就算“泪点低”也无妨,重要的是抒发缓解之后继续意气风发地上路,我们总会重拾“新鲜感”,找到“存在感”,追寻“意义感”,奔向红红火火的人生。

(黄欢)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