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金1银1铜!
这份荣耀属于
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江苏代表团。

当地时间9月15日晚,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
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赛中表现十分出色,
在全部59个项目中,
共获得了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
和8个优胜奖,
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首位。
其中,江苏代表团表现出色,
为中国代表团金牌数、奖牌数位列世界第一
作出了突出贡献。
江苏获得5枚金牌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学生赵智俊参加的电气装置项目
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学生李骏飞参加的烘焙项目
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学生刘欣茹参加的糖艺/西点制作项目
南京技师学院职工杨艺杰参加的水处理技术项目
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学生曹佳豪参加的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学生田闰、周秧锋联手获得混凝土建筑项目银牌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学生王子桐获得餐厅服务项目铜牌

2017年,
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
来自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的宋彪一举夺魁,
不仅拿下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
还获得大赛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大奖。

那一年,
江苏职教学子实现了世界技能大赛零的突破,
7年后,
江苏青年工匠再一次闪耀世界舞台。
时间的卷轴里,
跳动着江苏技能健儿拼搏奋斗的音符,
也镌刻着技能大省跃升的印记。
从课堂、车间到世界舞台,
江苏青年工匠是如何“炼”成的?
01
后浪奔涌,代代传承成就“大工匠”
在百度,有一条引人关注的“问答”:“19岁荣获世界大赛冠军的技校生宋彪,如今怎样了?”下方置顶回复显示:他已成为高级技师,既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工作,又化身优秀教师,培养更多青年人才。“教育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塑造灵魂、引领未来的过程。”7年来,常州技师学院专门成立了“宋彪班”,学校也成为了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越来越多的“宋彪”们从“筑梦”到“圆梦”,常州技师学院学生张维钰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铜牌;2024年初闭幕的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中,张俊、顾英杰等选手荣获佳绩……常州技师学院目前拥有包括4名“江苏大工匠”、10名“江苏工匠”、20名“全国技术能手”在内的高技能师资,是全省目前拥有“工匠之师”最多的单位,也是全省技工院校中唯一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单位。
据统计,江苏目前技能人才总量达1450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75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975人,总量和密度均位居全国前列……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智慧的接力,更是匠心的延续。
“‘大国工匠’黎国雄是糖艺/西点制作项目专家组组长,2019年FIPGC世界烘焙、甜点&蛋糕大赛亚军王胜是此项目国家队教练组长、主教练……整个集训备赛期间,他们几乎每天都和选手在一起,为选手提供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训练。”提起夺冠原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金牌得主刘欣茹骄傲地说:“这是我站上领奖台的底气!”

“2017年,我的老师蔡叶昭代表中国出征,一举拿下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世界冠军,打破了西方国家在这个优势项目上的垄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超技艺。我深受鼓舞,心中燃起了强烈的参赛愿望。”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金牌得主李骏飞说,在自己备战世赛期间,蔡叶昭已作为教师留校,并作为本次大赛烘焙项目的技术指导老师,给予自己诸多宝贵的经验指导与建议。
一个人视谁为偶像,可以一窥其梦想。2021年,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作为第46届、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主基地,设有烘焙、糖艺/西点制作、西餐3个世赛项目,学校邀请江苏王森教育科技集团冠军联盟团队入驻,逐步聘任为吴中技师学院专职教师。江苏王森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培训学员超过32万,培养出世界技能冠军12位。蔡叶昭、李骏飞正是“大国工匠”王森带出来的徒弟。夺冠后的李骏飞表示:“未来,我会选择与老师并肩而行,带领更多年轻人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这条路。”
02
匠心雕匠才,我为“高质量发展”出份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一流的科学家,也需要扎根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在江苏,一大批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江苏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能力支撑。

“这一次我终于做到了!”在本届世赛中,南京技师学院教师杨艺杰过关斩将,摘得水处理技术项目金牌。水处理技术项目大体可分为机电、化学检验、混凝净化、软件、磁卡等模块,主要考察选手是否具备管理整座污水处理厂的能力,如日常巡检、数据记录、水质分析检测、更换或修理发生故障的仪表等。“水处理技术项目不仅仅是一个赛项,它跟生活、生产贴合得较为紧密,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生产,水都是‘刚需’。”杨艺杰说,世赛夺冠对他来说只是起点,在之后的教学中,他会紧盯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技能精湛的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出份力。
盐城技师学院学生赵智俊看到世赛电气装置项目的考题时有点意外,因为考题中出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模块。尽管备赛时并未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好在他凭借扎实的功底,冷静分析、解答考题并顺利完赛,斩获该项目的金牌。
放眼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动力澎湃”,品牌各异、功能齐全的新能源汽车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充电设施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夸张地说,其建设进度关系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最终结果。
世赛的新变化映射出产业的变化,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电气装置项目金牌得主、盐城技师学院教师余守安表示:“后续学校的教学不仅要夯实学生的‘主业’,让他们掌握智能家居、工厂供配电等与产业紧密相关的知识,还要尽力拓展他们的‘副业’,瞄着产业一线的、贴近实际的新需求、新变革,让所学能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近年来,作为全国技工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盐城技师学院紧紧围绕盐城主导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铁军精神,办有温度的技工教育,育有情怀的时代工匠。
职业院校可以培养出世界冠军,让他们站上“世界之巅”,生产一线同样能锻造出“大国工匠”。来自徐工集团的杨长剑和陈星达,他们的职场故事便是江苏千万名产业一线技能人才的缩影。90后杨长剑从徐工技师学院毕业后入职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从生产一线的普通装配钳工到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同时还获评“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等称号。95后陈星达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成了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工艺规划师,负责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给工业机器人装上“大脑”,让它们自主执行下料、切割、焊接等动作。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国之重器到超级工程,多少成就的背后都有青年人的身影。这些坚守工匠精神的青年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勤学苦练、敢为人先,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唱响了新时代的青春奋斗之歌。
03
琢玉成器,厚植青年工匠成长沃土
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中一举夺魁的曹佳豪是一名00后,2018年进入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计算机广告制作专业学习。此次,能为我国在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实现零的突破,与苏州技师学院获批设立世界技能大赛“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及“CAD机械设计”两个赛项国家集训基地不无关系。
“近在咫尺”的国家集训基地不仅能助力一部分精英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进一步提升学院专业建设水平,有效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从一名技工院校学生成长为世赛金牌选手,曹佳豪感谢学院培养的同时,也很感恩江苏重视青年工匠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江苏省持续加强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基础性工程。通过举办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授予优秀选手“江苏技能状元”“江苏工匠”称号、给予重奖等办法,培育选拔技术技能人才,成功涌现出一批批“大国工匠”。获得44届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维达”大奖的宋彪,19岁就获得“江苏大工匠”称号,还被评定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奖金额达到了80万元。

“现在咱们技能人真的获得感越来越强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总装厂的钳工高级技师张洋说。2010年入所后,他力学笃行,勤练技能内功,在诸多雷达装备大国重器总装中历练成长,全面提升技能水平,并在技术创新方面独具匠心。天道酬勤,他相继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21年,张洋领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总装共性技术攻坚、高技能人才培养、“小改进、大收益”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工作,助推总装提质增效,同时也为雷达总装培养了近30名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技能人才担任了多型国家重大装备项目的总装负责人,助力国之重器的研制与发展。
来自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00后”装配钳工李万里,是第十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已经成长为厂里的技能骨干,承担起重机装配关键岗位工序,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非常感谢共青团和人社部门共同主办的‘振兴杯’赛事,这两年我也参加了徐工集团针对青年职工的技能水平搭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装调进阶式’培养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李万里口中的“振兴杯”是共青团中央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主办的、以企业青年职工、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学生为参赛主体的职业技能大赛。
在“振兴杯”江苏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落地的20个年头里,一大批青年在大赛中历练积累,成长为高技能人才、行业骨干,169人代表江苏在“振兴杯”全国赛中获奖,1919人通过大赛获得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在青年工匠培养方面,江苏共青团一直不遗余力——深化实施青年技能人才培育“匠人匠心”计划,通过开展“匠人匠心”青工训练营、青享会,联合举办各类青年技能竞赛,发现并凝聚了一批青工苗子,为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对“大国工匠”培养的政策还在不断加码。今年,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明确,各地可根据实际,对企业引进的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比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执行同等引才补助津贴政策;对企业在聘的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分别比照专业技术人员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享受待遇。

一项项政策的出台,无疑将激发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从学生到选手,
从岗位能手再到国之工匠,
江苏青年工匠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
因为我们心怀热爱,
因为我们牢记嘱托,
因为我们脚踏实地,
因为我们坚信
“一技傍身,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在这片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热土,江苏将继续拓宽青年工匠的成长通道,让更多的人才在各个行业中熠熠生辉,造就更多的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夯实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