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瞭望评|让孩子们戒掉社媒,可行么?

  网上流行一句话,放下手机,立地成佛。

  成年人要做到这样,恐怕并不现实。发自拍、发视频,刷其他人的社交动态并留言互动,不少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和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都可能是使用社交媒体。

  那孩子们可以吗?放下手机,立地成学霸?

  现实是,在全民深度触网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使用社交媒体。前不久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显示,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呈持续降低趋势,69.5%的城市地区的未成年人在10岁及更早以前就开始上网,农村地区这一数据为52.4%。其中,短视频在未成年人中的使用率高达96.6%。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未成年人对手机的更早接触,网络交往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群体自我呈现、表达与需要满足的新形态。

  确实,社交媒体将一些现实中难以或无法触及的人与事,轻而易举地带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在大人们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通过这些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并不断拓宽着自己的社交圈层。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丰富了眼界,增长了一些见识。这或许也是出生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他们,在成长路上的必经环节。心理学者认为这是小孩们对“大人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也是寻找自我,开始有被关注情感需求的萌芽。

  顺着网线,未成年人可以尽情汲取多元的成长营养。但不容忽视的是,因为算法精准推送和高度成瘾性的内容设计,社交网络也对孩子们的时间管理能力、注意力集中以及认知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比如,网络社交的沟通模式倾向于碎片化,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如今,很多孩子开口不是“你这个老六”,就是“完了,芭比Q了”“真是‌‌拴q”,甚至写作文也是网言网语。又比如,网络内容良莠不齐,容易使未成年人成为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甚至,一些网络圈子被资本绑架,让未成年人成为生产流量的工具人、网络娱乐消费的“着魔者”。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那些所谓的光鲜亮丽的“滤镜”,甚至把青少年的梦想从科学家潜移默化成了“网红”。

  有鉴于此,如何不让未成年人沉浸于社交网络,成为许多家长共同头疼的难题。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最近两年,一些发达国家都在采取各种办法来逐步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或立法要求中小学限制乃至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或规定社交媒体的最低使用年龄,等等。在我国,从2019年国家网信办指导各大网络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到今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网络沉迷防治建设正不断走向深化和细化。这些,都有助于引导孩子们管理手机屏幕的使用时间,帮助他们逐渐降低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扭转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在科技与生活已经如影随形、相伴相生的今天,再要求这些“数字原住民”们完全放下手机,那本身就是不科学也不可行的。所以光限制未必真管用。就未成年人自身而言,家长和老师们还需要多帮助他们培养自主意识,使孩子们成为“明智的使用者”。

  譬如,可以从“转移”入手。把孩子们对社交媒体的兴趣,转移到网络上更有关注价值、更有意义的事上去。有的孩子喜欢看短视频,那能不能试着将其转移到制作优良的动画片、纪录片、电影上来?也许一开始会有些难度,但要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

  譬如,可以多用真实生活替代一部分“网络社交”。作为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看电影,去博物馆、艺术馆,去户外运动。关键是让孩子走出去,让他们多触及来自真实生活里的声音、光线、味道,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感知周围世界的意愿。还可以多给孩子找一些玩伴,鼓励他们一起运动、唱歌、跳舞……当孩子与其他人、事建立了亲密链接,获得了更真实的乐趣,或许他们就会忘记虚拟世界中那些短暂如泡沫般的开心了。

  当然,让孩子成为“明智的使用者”,关键是要解决社交媒体“成瘾”的问题。在这方面,社交媒体的开发、设计、经营企业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主动考虑用户特别是青少年的使用和健康问题,从监管内容和控制算法上多下一些力气,与家长、学校一道,帮助未成年人们健康上网、真正快乐成长。而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需要自觉,更离不开有效的监督。

  撰稿  瞭望评论员 见微

责编:方思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