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瞭望评 | 丰收在望,更要念叨“节约”二字

中国农民丰收节过后,全国各地丰收的好消息频频传来。

丰收,总是让人充满无限喜悦。

但稻穗沉、喜盈门,也要防止人们产生不必再珍惜粮食的“错觉”。特别是出生在千禧年后的孩子们,从未体验过挨饿的滋味。在他们的世界里,大街小巷超市遍布,食品琳琅满目,天南海北的“稀罕物”通过网购随手可得,父母想的是如何让他们吃好而不仅是吃饱。

从食物匮乏到解决温饱,从吃得饱再到吃得好,我们真的告别粮食问题了吗?我们可以“富日子富过”了吗?曾经,网上常有这样的段子:“等我有钱了,买两碗馄饨,一碗吃,一碗倒。”诸如此类,虽有调侃意味,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不少人已然对粮食没了敬畏,更谈不上节约了。

不妨简单算笔账。中国14亿人,究竟需要多少粮食?又能生产多少粮食?《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显示,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7.04亿吨,到2033年,有望达到7.66亿吨,而我国每年粮食消费总量超过8亿吨。这意味着,即便是10年后的产量,也不足以满足消费需求。前不久,邻国超市频频出现大米缺货的“米荒”事件。这也应给我们敲响警钟。

所以,越是在庆祝丰收的关头,我们越要反复念叨“节约”二字,越是要重视“节约粮食”的教育。

实际上,粮食浪费的现象早就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中央层面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推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出台反食品浪费法、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等等,都在旗帜鲜明向“浪费粮食”开战。

就目前情况来看,随着公款吃喝风被刹住,公务浪费减少了,但私人消费领域的浪费依然存在,其中餐饮业一直是粮食浪费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我国仅餐饮每年约浪费粮食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不妨来看看你身边有没有这些情况?宴请朋友时,为了“面子”要多点几道菜,酒足饭饱后碍于情面,也不打包带走;婚宴酒席上,菜盘摞得一层压一层,一桌菜连三分之一都吃不完,甚至有的客人都走了,菜还没上完;网上点外卖,或为拼单优惠或是不明分量,不知不觉点多了最后浪费……

如果说餐饮业的粮食浪费在明处,还有一些极易被忽视的浪费也不容小觑。比如学校食堂。最近,各大高校刚刚开学,从不少媒体镜头中曝出,有学生馒头吃一口就扔掉,食堂垃圾桶里倒满剩菜。甚至有一项统计表明,学生盒饭有1/3会被浪费扔掉。

事实上,“节约粮食”是个老话题了,也是个老问题,确实需要拿出钉钉子精神,不仅要反复唠叨,更要不弃微末、不舍寸功。

至于如何节约粮食,建议还是以餐饮业为切入口,围绕公务用餐、单位食堂、学校用餐、宴席用餐等重点领域,督促推出“精打细算”优化点餐供餐系统,引入大数据精准建模分析,合理规范采购配菜,从源头上杜绝粮食浪费。尤其是学校食堂,可以根据孩子成长阶段特点提供丰富餐品供给,探索小份供餐、按需补餐等方式。

说到底,“节约粮食”还是要人人在脑子里烙下强烈的意识,尤其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正落实到每一餐饭、每一粒粮。(陈明慧)

图片 视觉中国

责编:陈珺璐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