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伊犁歌舞剧《天山问渠》10月亮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0月7日—8日,伊犁州歌舞剧院、江苏大剧院联合打造大型歌舞剧《天山问渠》将在伊犁大剧院上演。《天山问渠》是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重点支持的文化润疆项目,该剧以林则徐精神为背景,立足于年轻人的视角,以音乐歌舞剧的形式,通过一位在江苏求学的主人公林一因为撰写“林则徐在伊犁”的论文踏上了返乡之路,实现从离开家乡到扎根建设家乡的转变,展现了林则徐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深刻内涵。

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战败后屈服于各方压力,将主张禁烟的林则徐革去官职,发配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公元1842年底,林则徐抵达伊犁惠远城,受伊犁将军布彦泰所请,管理粮饷,办理屯垦水利相关事宜。据《清宣宗实录》记载,至第二年秋,林则徐协助布彦泰在惠远城东三棵树及阿勒卜斯“共垦出荒地十九万四千三百五十亩”安置汉族、维吾尔族农户逾千户,道光皇帝见屯垦成效喜人,即谕示新疆“当以开垦为第一要务”。

林则徐住过茅屋毡房,听过半夜的狂风怒号,也亲历过骄阳似火的炙烤……他解决了农牧矛盾,丰盈了国库,巩固了边防。他亲自设计督修施工难度最大的龙口渠首部分,率领民夫挖石取土、建坝筑堤,历时四个多月,用工十万有零,修出六里渠首。大渠全通后,使阿齐乌苏近20万亩荒地得到开垦、灌溉,屯田收到显著效果。

龙口国家水利风景区中林则徐雕像。

林则徐,一生命运多舛,宦海沉浮;禁烟抗英,屡遭诬陷,几次被贬,花甲之年,至边疆,在戈壁滩崎岖的道路上,他写道: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

公元1845年底,林则徐结束谪戍新疆的生涯,奉谕回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谪戍新疆途中,在西安与妻子临别时写下的诗句。在新疆的三年间,林则徐以豁达的襟怀和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积极履勘荒地、兴修水利,造福了新疆各族人民,他的精神与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感念、传颂。

歌舞剧《天山问渠》以“林则徐在新疆”的故事为基础,深入挖掘了伊犁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呈现了在伊犁这片土地上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故事。日前,该剧正在组织演员抓紧排练,力图将更精湛、更完美的演出奉献给江苏观众,唱响苏伊两地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责编:姚依依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