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这一类工单应先报市装修办,然后由区房产局会同街道处理。”今年7月底的一场12345工单处理协商会上,宁海路街道召集了鼓楼区建设局、房产局、城管局、数据局等多部门,分析研判“武夷路20号3幢303室居民卧室改卫生间”一事。最终由鼓楼区数据局(政务办)相关负责人“一锤定音”,明确了工单首接责任。
街道何以喊来一众部门开会?近年来,鼓楼区在全区范围内优化推广“吹哨报到”机制,把街道作为“治理枢纽”,赋予街道、社区召集上级部门及时“报到”处理问题的“吹哨”权,破解街道属地责任泛化的难题,切实为基层减负。
今年3月15日,有群众向街道政务热线反映,虎踞北路180号小区有居民在公共车位私自安装汽车充电桩。工作人员接单并现场核实后,考虑到电动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类似问题还可能大量出现,便尝试将该工单作为“行政首次判断权”的典型案例办理,由此建立程序依法依规、部门责任明确的处置模式。
紧接着,宁海路街道启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组织供电公司、数据局、城管局、消防大队及街道综合执法办到现场查勘后,“转场”街道会议室分析研讨,制定了违规汽车充电桩拆除“三步走”的处理规范,并形成会议纪要。
首先,由供电公司会同街道综合执法办上门开具《安全用电告知书》。其次,应急、城管、消防等部门现场要求居民自行整改,拆除私拉乱接的电线,并告知其如何正确办理审批手续。最后,由街道执法办要求供电公司加强小区电表箱管理。接单两周后,该充电桩于3月29日被拆除,实现了全流程管理处置闭环,成为私装充电桩处理的典型案例。
“遇到疑难工单由平台研判,现场会商由平台召集,主办协办部门由平台指定。”宁海路街道综合事务办负责人表示,“吹哨报到”机制充分为基层“撑腰”,在疑难工单办理工作中成效显著,大幅提升了12345政务热线满意度。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相继出台文件,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纳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相关举措。鼓楼区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完善“发现问题—分析研判—启动吹哨—平台受理—部门报到—事项处置—评价考核—跟踪督办”的工作全流程,同时打造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事件来源渠道,让这一解决基层一线痛点难点的工作机制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