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10月1日国庆节。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同时,国庆长假也将开启。
“一年有365个日出,我送你365个祝福。”很多网友已经通过这句歌词来表达对“国庆”的期盼了。
如此期待国庆假期的缘由不难理解。今年中秋假期由于受台风“贝碧嘉”带来的风雨影响限制了人们的出行,加之国庆假期小型客车免费通行高速公路,公众自驾出行意愿强烈,可以预计到人们旺盛出行需求将在国庆假期集中释放。
江苏省相关部门最近发布的数据预计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出行总量将稳中有增,预计七天全省公铁水空发送旅客总量约1802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约257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
高铁站熙熙攘攘,航站楼人头攒动,乡村游线路车水马龙。有人选择走亲访友,在温情脉脉中抚慰疲惫的心灵;有人选择去广袤大地领略江山如画,感受生态文明的触手可及,有人游古巷、品民俗、赏非遗,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滋养,还有人观看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电影放映、游园会等,尽情放松身心……可以预计到国庆假期将是旅游流和探亲流高度叠加、中长途和短途出行相互交织。
“明者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因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在这样一个人流、物流、车流集中的假期,越要将安全牢记在心,越是要反复念叨“安全”二字。
近年来,全国各地假日期间发生的道路交通、未开发旅游区域等事故,频频敲响警钟。特别是在跟风、从众效应下,叠加社交媒体的示范带动,“打卡”冷僻或未开发区域的风潮渐起,随之而来的“野游”事故频发。虽然“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但游兴再浓,也应绷紧“安全”这根弦。
放假,为的是舒心散心,不是为了糟心痛心。安全,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必要反复念念“紧箍咒”。
念好安全“紧箍咒”,除了人在旅途的公众需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各相关部门也要管好自己的安全“责任田”。比如,文旅部门在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质量的同时,也当及时发布有针对性的旅游安全提示,加强对热门景点、博物馆、网红打卡地和危险性旅游项目的监管;高速公路、公安、交通运输“一路三方”应加强交通流量分析研判和路网运行调度,及时疏导管控,尤其是防止跨江大桥拥堵;消防救援队伍更要严格值守、闻警即动,做好救援处置准备。
此外,对于一些重点领域同样要防微杜渐,排查各种可能的风险隐患:公园“凉亭”做好加固了吗?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宾馆饭店等场所的消防检查完成了吗?重点岗位的节日值班力量配齐到位了吗……假日期间,无论是个人还是相关部门,都需要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防患于未然,把对“安全”的念叨嵌入每一个行动环节。
当然,强调“安全”二字,并不意味着排斥旅游和闲适,相反,应趁着这秋高气爽的大美季节,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要知道,在工作学习节奏加快、竞争无处不在的当下,无论是学业、工作或是人际关系,成年人都面临不少压力。有人说,从前车马慢、书信远,现在看个视频都开2倍速,长于30秒的微信语音都懒得点开。的确,“压力山大”“心态崩了”这些略带自嘲的网络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的日常交谈中。而在“信息茧房”效应下,个体情绪又易被扩大为群体躁动。因此,利用长假,放松身体,休憩心灵,也是在为下一段征程积蓄能量。
但无论如何,假日的体验再妙,也需要“安全”为伴。愿诸君在国庆假期游山玩水乐无边,归途顺畅报平安!
撰稿 | 瞭望评论员 冬宝(卢晓琳)
图片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