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最新考古探源发现:江苏九龙口是大运河前身邗沟的东部重要节点

“甚良缘,把青春抛得远。”9月28日,江苏建湖九龙口,响起了昆曲《牡丹亭·惊梦》,单雯和施夏明两位梅花奖得主的精彩表演引得观众掌声连连。

原来,这也是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400年来首次回到故事发生地。《牡丹亭》的故事发生在南宋后期,杜丽娘的父亲、淮安知府杜宝的对手就是驻扎在九龙口的忠义军首领李全和杨婆夫妇。而这一发现,正是九龙口文脉探源研究的成果之一。

在当天举行的九龙口文脉研究座谈会上,九龙口的“身世之谜”被逐渐揭开。

九河相汇,“九龙捧珠”,是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地区的独特地理风貌。去年底,由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组成“九龙口文脉探源工程课题组”,围绕九龙口与大运河的关系开展文献研究,并联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对相关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经过半年多的文献研究和考古勘探,已经初步理清九龙口与大运河的关系,证明九龙口是大运河前身邗沟的东部重要节点,沟通了长江、淮河和黄海,在中国古代交通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

研究发现,建湖是古射阳湖腹地,射阳湖在建湖的面积最大,且九龙口处于咽喉地位。

“今天的射阳湖核心区虽然已经萎缩,甚至只剩下几条河道,但这些河道大都是在曾经的航道上历代疏浚整治而成,古今水道保持了大体的一贯性。”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该课题组首席专家李向民教授研究发现,自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于弘济河东开北月河,在此2000多年间,邗沟经历了多次的改道,清代著名学者刘宝楠在其《宝应图经》中将其总结为“邗沟十三变”。九龙口一带因为临近射阳湖的涧河口,在不同的水道中,都保持了邗沟拐点的地位。

文脉探源还在语言、非遗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证九龙口就是古邗沟的重要节点。

语言共同体的形成是人群间长期密切交往的重要证据。李向民团队发现,淮扬方言区的扬州小片基本上沿古邗沟,呈直北折向东的条状分布,包括沿线的扬州、江都、高邮、宝应、建湖、盐城。

杂技文化与盐息息相关。课题组在九龙口收成村发现,建于唐初罗汉院前的广场上有一“优台”,专门供表演乐舞、百戏之用,优台的墙体上刻有扛鼎、寻撞( 爬杆) 、吞刀、吐火等杂技表演的画面。乾隆年间在射阳湖双墩汉代墓葬中出土了两块石门画像,有“杂技图”雕三童,正在表演“都卢童”杂技,这都表明了九龙口是重要的盐业集散地。

李向民认为,作为古射阳湖的核心区域,九龙口是古邗沟的重要遗存,应当争取增补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并建议由盐城市牵头申报古射阳湖国家考古大遗址公园。同时,九龙口的“米字形”水道,既是古射阳湖主航道的遗迹,更是历代政府和人民保卫家园、治理水患的生动样本,应当申请列入世界灌溉文化遗产。

同时,考古勘探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万历盐城县志》《太平寰宇记》《建湖县志》等文献资料成了考古队员们案头时常翻阅的资料,以便了解周边各类文物资源,分析地块地形特征,为田野工作打基础。

终于,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课题组考古领队赵东升教授介绍,经过近四个月的考古调查和考古勘探,本次考古工作完成勘探面积约22万平方米,完成考古调查面积约10平方公里,分别在收成村区域、新阳村区域、九龙口景区沙庄村等区域均发现古代遗存,文化层厚度达2~3米,包括古城镇、古村落和古墓葬。遗址范围涉及面积数万平方米。

初步分析,其中两个遗址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一个至少到唐代。建湖西部沿古射阳湖地区,也是盐城市文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现场,一批考古发掘的陶钵、青釉碗、黑釉盏仍保留着鲜艳的色泽。清代阮元《广陵诗事》有言:“宝应耕田者,掘得古双鱼铜洗”。建湖黄沙港开河时,发现了同样的汉“双鱼铜洗”。

“考古成果表明,九龙口区域至迟自汉代开始就已人烟稠密,并可能存在生活或贸易中心。新阳遗址出土的汉代板瓦、筒瓦、瓦当等中国传统建筑的构件,说明可能有官式建筑存在的可能。古射阳湖是邗沟故道的重要节点,九龙口区域扼守射阳湖通往淮河的咽喉,因此,盐城实际上是在古邗沟运道上。九龙口区域不仅仅是草长莺飞的自然圣地,在古代更是重要的东传西递、南来北往的交通和经济咽喉之地,理应继续深入开展工作,加强文旅融合,完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赵东升说。

现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代表课题组宣读了《九龙口文脉探源研究课题专家评审意见》,专家们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课题填补了大运河研究的一项空白,对大运河文脉、江苏文脉、中国水路交通文化整体溯源形成了重要补充,是对苏北古代文明探源的开创性探索,对苏北地区“水运江苏”与“水韵江苏”的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和突出价值。

“这种活化遗产是不多见的!”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分析,考古研究揭示了盐城九龙口地区成为发达经济区域的历史前提到西汉时期,并在其后的唐宋和明清时期一直扮演着南北交通要道的关键角色,“考古研究未来或揭示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新证,将进一步提前九龙口盐产业和交通外贸出现的时间。盐城运盐河道乃大运河重要分支,虽未列主航道遗产名录,其贸易枢纽作用不可小觑。建议将盐城纳入大运河遗产扩展项目,共护文化遗产。”

“九龙口文脉探源课题系统梳理了九龙口与大运河的关系,证明九龙口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邗沟东道的研究空白。课题创新地研究了运河与长江、淮河、海洋的关系,考古勘探也证明九龙口是邗沟东道的重要节点,沟通长江与海洋,形成了多样的文化。”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说。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表示,九龙口作为大运河的重要节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九龙口文脉探源项目,不仅是学术上的探索,更是南艺服务社会、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实践。南京艺术学院将继续发挥紫金文创研究院的作用,为九龙口文脉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支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丰富的研究成果,也将为九龙口地区未来文旅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研究揭示了九龙口与大运河的深厚历史联系,确认了其在古代交通及邗沟遗址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文化传承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兼大运河组协调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周泓洋认为,文化产业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九龙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价值,未来可以继续深入挖掘九龙口文脉资源,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文脉探源是一种态度,饱含我们的文化自信,体现我们对文明传承的责任担当。”建湖县委书记陈霞说,九龙口文脉探源课题经过半年多的考古勘探、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九龙口在中国古代交通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为申报九龙口增列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依据。建湖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扎实做好九龙口文脉探源“后半篇文章”,进一步丰富和彰显建湖文化价值、精神内核。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受访者供图

责编:蒋明睿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