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 | 寻访故衣 重走新四军红色足迹

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新四军驰骋江淮河汉、浴血华中敌后,为书就百年千秋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其战斗征程中,牺牲将士数以万计,他们没有亲耳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隆隆礼炮声,也没能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授衔和授勋,甚至没有留下照片和姓名,但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用生命铸就了铁血军魂。

今天,我们将从新四军东进的主战场——江苏出发,寻访陪伴革命先辈的故衣,聆听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开启一场以“致敬”为名的时空之旅。

点击图片 查看H5原文↓↓↓

“时空博物馆”展有多件抗战时期军民的故衣

这些保存了数十年的文物

勾勒出峥嵘岁月的历史轮廓

更印证着“铁军精神”的侠骨

与军民鱼水的柔情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钟期光上将的礼服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第一次授衔时共授予上将55名,时任解放军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钟期光位列其中,时年56岁。

1941年的一天,军部盐城的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突然遭遇日军飞机轰炸,刘少奇同志却还在聚精会神撰写《论党内斗争》的讲稿。钟期光急忙把少奇同志拉出屋,并背起正犯哮喘的少奇同志向前疾奔。当他俩刚刚躲到桥下时,几架日军飞机低空俯冲,丢下几颗炸弹,好险!十余年后,刘少奇视察军事科学院遇到钟期光,风趣地对王光美说:“这就是我常讲的救命恩人,那次我差一点就见马克思了。”

王海纹的旗袍

旗袍的主人名叫王海纹,原名俞中和,是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系女战士班副班长。1941年7月,日寇对盐阜区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扫荡”,新四军军部决定撤出盐城,向建湖、阜宁敌后转移,王海纹也随200多名鲁艺师生一起转移。

当他们到达了北秦庄时,不幸日军正来围剿。这几位年轻的女孩子为了坚守心中的信仰,拒不投降,毅然决然地跳入了奔腾的大河中。

叶飞将军的军衣

叶飞将军是中国唯一一位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将军(中国籍与菲律宾籍)。

解放后,叶飞因工作需要以武将之身走上政坛,以清正廉洁之举,树立了公仆楷模形象。他对子女严格要求,考虑到自己分管侨务工作和在侨界的影响,他和夫人一起同子女“约法三章”:第一,立足国内成才,不一定都要到海外求学;第二,不得利用父母的关系下海经商谋利;第三,不准因为私利与华侨、外籍华人拉关系。

姚永钦的白布衬衫

1941年左右,面对我国抗日烽火越燃越旺,敌人坐立不安,终于制定了毒辣的“清乡”计划。在东路地区,敌伪拼凑了万余人马,对我苏常太游击根据地痛下杀手。为配合苏常太反“清乡”斗争,姚永钦所在的新四军第十八旅五十二团第2营南进太湖,接连攻克苏西的寺桥、白马涧等伪军据点,威胁苏州城,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粟裕将军的旧汗衫

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虽然此时的粟裕已是功成名就,但他依然坚持着抗战时期的朴素穿着,许多衣服穿到发灰、发白也舍不得扔,就像这件破汗衫,你很难想象它陪伴开国第一大将的日子有多久。

粟裕将军的一生骁勇善战,光明磊落,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而粟裕的英雄事迹和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会和这件珍贵的汗衫一起珍藏在人们心间,不论时光多久远,始终熠熠生辉。

这些旧衣物件

是新四军战士们英勇抗战的历史见证

也是进行爱国主义和

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适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

弘扬铁军精神

努力在攻坚克难中奋勇前进、开拓进取

这份红色基因也终将超越时间,超越生命

成为每一代建设者不变的信仰!


文案:黄慧、潘桢甄

H5制作:缪含、李思睿

检校:金勇

指导老师:邹举、朱威、龚凯乐

监制:庄曦、潘青松

本篇系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部校共建实践项目作品

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品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