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志愿服务我出镜 | 南博志愿者陈彩霞: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交汇点讯  1018:45,距开馆还有15分钟,南京博物院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馆内,穿上蓝马甲,戴好志愿者证,陈彩霞快步走到历史馆。1日起,南京博物院延时开放至21点,当日参观人数逼近3万人。

开馆仅10分钟,偌大的展厅就被迅速涌入的观众填满。各位观众,我们往这边让一让,给别的观众让出一条通道来……”“现在历史馆人员已满,建议您可以先去旁边的展厅参观……”举着写有字的牌子,陈彩霞实时观察着展厅出入口的通畅情况,遇到拥堵及时疏导。

今年是陈彩霞在南博当志愿者的第11个年头。2017年以来,她的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不过陈彩霞笑言,这个成绩400多名南博注册志愿者中只能算中等。一些志愿者老师空闲时常常就忙两件事——在博物馆,或者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成为志愿者前,陈彩霞是一名文博爱好者。“去一座城市,景点可以不去,博物馆必逛。”成为志愿者后,除了观众引导等基础工作,作为汉语老师的她也负责讲解和文案工作。在她眼里,博物馆同样是一个大课堂——这里以文物为载体,给观众真实、可亲近的历史。

一场讲解,时长约90分钟,加上与观众互动,陈彩霞往往会拖堂至两小时。根据不同观众,陈彩霞自如切换不同版本,比如,同样讲解碳化稻米,面对大观众,陈彩霞会从原始农业、手工业、渔猎业谈到社会发展的变迁;面对小观众,她会从有趣的小故事切入,讲解人类对稻种的驯化等等。

陈彩霞尤其擅长从文字入手,将汉字艺术与文物讲解相结合。比如,在古代武器展柜前,她会讲解“戈”字的起源、“矛”字的出处。如何能坚持志愿服务11年?接过记者的提问,陈彩霞同样用汉字作答:你看,上面是、下面是,就是有一定学识的人要达成心愿。当你发自本心的要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并持续努力,就会发现坚持并不难。

于她而言,志愿服务不仅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是一段“人生的际遇和成长”。在南博志愿服务队伍里,陈彩霞结识了来自各行各业但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们共事,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在成长。”

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也让陈彩霞收获不少感动。比如,几个妆容精致、打扮得体的退休大姐相约来逛博物馆,让她很受触动,也萌生了和闺蜜退休后一起看世界的想法。一位青岛观众听完讲解后连声道谢,还表达了对南京人身边有这么好的博物馆的羡慕。“这些点滴小事会让你觉得,志愿服务这件事虽然没有报酬,但它很值得、很美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敏

责编:倪方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