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清澈的爱】75年卫星视界|青绿相伴,江风海韵入画来

编者按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新中国成立75周年,改天换地、气象万千,江苏大地不断书写“中国奇迹”。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擘画“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光荣使命。新征程上,江苏新实践澎湃磅礴伟力。

今天,一群年轻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从紫金山南到江心小岛,从五山滨江到运河三湾,从潘安湖畔到诗画江南……用青春视角感受75年沧桑巨变。

这是一趟穿越时光的旅程,这是一次见证伟业的探寻。请跟随卫星视角、青年感悟,瞰辉煌变迁,品奋进诗篇。一起致敬流金岁月,奔赴更壮丽的明天!

五山拱北,天堑横流,气势磅礴。自江海平原放眼望去,五山矗立,引人注目。

南通五山历史悠久,各有殊异,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多有赞誉。宋代书法家米芾游狼山,欣然命笔“第一山”;文学家王安石游狼山后,也发出“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的赞叹。

早前,在经济腾飞的浪潮中,昔日灵秀之地也曾被工业的阴霾笼罩。彼时,沿江企业涌现林立,船舶穿梭为南通铺设了繁荣之路,却也悄然夺走了五山的清澈与安宁,留下了环境的重负。

2016年,南通逐步开展实施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修复工作,“工业锈带”逐渐转变为“生态秀带”。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考察,听取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感叹其“沧桑巨变”。

图源视觉中国

瞰·始觉今朝眼界开

临江而立,极目远眺,一幅融合了自然与未来的滨江画卷徐徐展开。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宛如五位守护江海的巨人,屹立不倒,绿意葱茏间彰显着自然的雄浑。

1990年南通五山卫星图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南通开始建设港口。这带来了蓬勃的发展机遇,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沿江而建。但这样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大量进口硫磺并缺乏生态管理,造成了“化工围江”问题;港口产业效能低、污染大,江畔环境脏乱差,工厂偷排屡见不鲜,水美岸绿的江边风景随之消失。

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实践,南通五山地区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2023年南通五山卫星图

2016年12月20日,十二届南通市委常委会第7次会议明确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目标定位:五山地区以生态涵养为目标,打造五山森林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南通生态最美区域和城市“绿肺”。

2018年8月,五山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如今,森林公园已正式定名为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

近年来,滨江片区通过大规模、高品质生态整治和修复,秀美山水、诗意滨江得以重塑。

2020年10月,南通滨江景观带正式亮相,标志着南通在滨江区域的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现如今,南通五山地区的生态得到了极大修复。江水变清了,江豚回来了,两岸变绿了……长江口碧海溢彩,滩涂铺金。同时,南通植物园、滨江公园、滨江花海等公园绿地相继建成,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可让市民游客漫步在滨江花海,听鸟鸣啾啾,看百花盛放。

图源南通日报微信公众号 记者许从军摄

感·绿色蝶变换新颜

“看,江豚又来了!”

在五山地区滨江片区附近的江面上,两头江豚交替浮出水面,逐浪嬉戏,悠闲自得。沿着江边散步的南通市民看到后,兴奋地掏出手机,“江豚已经成了我们的‘邻居’,时不时就能遇到它们来‘串门’”。

图源南通发布微信公众号

2016年以来,南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战略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为切入口,扎实推进“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经过不懈努力,昔日“工业锈带”变“生态秀带”,不仅港口复绿焕发新颜,长江生态也逐渐向好,江豚俨然成了南通的“常住民”。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南通坚持集中修复,因地施策的原则,将五山地区划分为多个片区分区治理修复,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岸线环境整治等措施,逐步恢复长江岸线的生态功能。目前,狼山森林公园等核心景区已完成生态修复和开放,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

图源江海南通公众号

如今,五山及沿江地区的江堤步道成了市民骑行“打卡点”。五山地区“摇身一变”,从昔日工业岸线变成了城市客厅,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年接待旅游人数超过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千万元。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质,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望·江风海韵入画来

“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时的殷殷嘱托。

总书记的到来,让南通人民认识到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不仅是对过往生态破坏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热切期盼。南通将这份期望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修复生态环境,强化生态科技创新,致力于打造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典范。

图源江海南通

在生态修复方面,南通通过实施“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对五山地区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修复,初步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湿地、水体层次互生的生态体系,有效促进长江岸线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从而实现生态环境面貌的根本变化。与此同时,五山地区成功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低能耗、环保型的绿色企业入驻,形成了集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多元化绿色产业体系。这些绿色企业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在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来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南通五山地区的“沧桑巨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和体现。卫星俯瞰大地,曾经锈迹斑斑的工业沿岸,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的滨江绿带。南通守住长江入海的最后一站,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交上一份“绿色答卷”。生态文明,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南通五山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有决心、有魄力、勇担当、敢作为,就一定能实现生态美、产业强、人民富,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作者:丁晨书 詹乐怡 丁叮

统筹:邹举 朱威

监制:庄曦 潘青松

特别鸣谢:江苏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南通五山

本篇系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校共建实践项目作品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