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新中国成立75周年,改天换地、气象万千,江苏大地不断书写“中国奇迹”。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擘画“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光荣使命。新征程上,江苏新实践澎湃磅礴伟力。
今天,一群年轻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从紫金山南到江心小岛,从五山滨江到运河三湾,从潘安湖畔到诗画江南……用青春视角感受75年沧桑巨变。
这是一趟穿越时光的旅程,这是一次见证伟业的探寻。请跟随卫星视角、青年感悟,瞰辉煌变迁,品奋进诗篇。一起致敬流金岁月,奔赴更壮丽的明天!
这个国庆假期,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的采摘园又迎来大批游客,猕猴桃、柿子、无花果、葡萄……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打包,忙得不亦乐乎。
南临浩浩江水,北眺瓜洲古韵。世业镇所处的岛屿名叫世业洲,岛屿即镇,镇即岛屿。因其四面环江,从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看可谓“先天不足”。“世业洲,十年九不收”,这句曾经世代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这里当年的窘困。2005年,因润扬大桥的飞架,这座江中静岛焕发了新生。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风景如画的世业洲,实地察看了世业镇卫生院、四季春农业园、永茂圩自然村。
牢记总书记嘱托,“美丽岛”画卷全面铺展。现如今,世业镇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这座生机勃勃、水清鱼跃的“绿色洲岛”正在闪耀更加亮眼的光芒。
瞰·田园新景
世业镇从空中俯瞰,宛如一只绿元宝镶嵌于浩渺的江面上,占地120公顷的自然式开放公园及湿地景观,展现出独特的生态风貌。曾经这里是典型的农业为主导的小镇,大片农田纵横交错,水道与田块混杂,村庄分布零散。当时,镇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简陋,主要依赖乡村小路,农村居住环境也较为传统。

“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近零碳岛。”世业镇党委副书记李奎说。自2015年开始,世业镇先后关闭了7家船舶修造企业、4个砂石码头,建起了健身公园和文化公园,并对江滩进行生态修复,已完成绿化面积近2000亩。目前,岛内已实现“零工业”。世业镇还启动了全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并率先实现了区域污水管网全覆盖,所有村民家的旱厕也完成了生态化改造。
门前河水潺潺,远处田畴连绵。利用特有的江岛资源优势,世业镇确定了“以旅兴业”的发展路径,不仅催生了金色年华健康养生谷、柿叶花洲、镇江农谷农业科技园等“三农”与“三产”项目的融合发展,还以四季春农业园为主体,先后建成了应时鲜果培育基地,形成一批现代化观赏采摘农业园。原本零散的农田已被精心规划为现代化农业园区,土地利用率显著提升,大片的温室、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园区开始崭露头角。大批游客进岛参观游玩,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现代高效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在这座“江心小岛”上越走越实。

感·与“世”俱进
10年前,在世业镇四季春农业园在大棚里,习近平询问种草莓用不用培养钵、产量销路如何,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
近年来,以四季春农业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基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业镇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仅种植的作物品种不断丰富,还借助短视频平台做起了直播带货,农产品的销量也在逐步提升。

“今年的葡萄卖得真好。”在世业镇四季春农业园里,负责人叶明兰话语中带着喜悦。今年农业园80亩“阳光玫瑰”目前已经全部成熟上市,亩产约3000斤。“妮娜皇后”也已经上市,作为葡萄届的“顶流”,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
自2014年12月至今,世业镇的现代农业产业面积从不足200亩,发展至如今的5000亩,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更是成倍增长。
世业镇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新农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85后吴立成就是其中一位。和父辈相比,回乡建起20亩果园的吴立成,更擅长通过网络获取种植知识、开辟销售渠道,经过7年打拼,现在20亩无花果一年能卖20余万元。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吴立成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也为村庄的振兴贡献了力量。他坦言,“过去,这里种的主要是低收益的玉米和小麦,亩产量非常有限。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果树成了这片土地上的‘黄金作物’。”吴立成的成功故事不仅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更多可能性。
望·和美乡村
环境美了,配套齐了,百姓的生活品质得以日益提升,江中绿岛世业镇,正在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镇江十周年,在这十年间,世业镇实现了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聚焦民生实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高质量打造“生态健康岛”。让岛上村民过上如诗如画的美好生活,让岛外游客也心生向往纷至沓来。
世业镇的变化只是江苏全省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放眼全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江苏一直稳步前行。2023年,江苏出台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改造提升207万亩,改造大中型灌区34处,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064公里,完成农村改厕67.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1%,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9个,新建农村生态河道6000公里。江苏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新台阶,基层卫生健康发展综合水平位列全国第一。
生活环境如诗如画,健康医疗有依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在江苏大地,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正在不断涌现。
作者:韦伟 张紫琦 陈雅典
统筹:邹举 朱威
监制:庄曦 潘青松
特别鸣谢:江苏省测绘资料档案馆、镇江世业镇
本篇系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校共建实践项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