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莫让“情绪消费”扰乱“消费情绪”

中消协近期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明确指出,2024年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商品购买上,更贯穿于整个消费过程中。无论是解压玩具、寓意摆件,还是文字型手机壳、虚拟商品,这些看似实用性不强的商品,却因其能满足消费者的情绪释放、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等需求而备受追捧。

必须看到的是,情绪消费是社会文化和消费观念变化的产物。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同时,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也促使消费需求从功能性向情绪性转变,为情绪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情绪消费的兴起,不仅丰富了消费市场,更催生了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和新业态。从线上的“情感树洞”“叫醒哄睡”“失恋安慰”等服务,到线下的疗愈、冥想、手工DIY等活动,这些新兴的消费场景和新业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活力。

然而,情绪消费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监管的缺失可能导致消费者隐私泄露、遭遇不正当服务和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因此,加强对情绪消费品市场的监管,确定合法边界,规范行业标准,建立有效的投诉和预警机制,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情绪消费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不能让情绪消费扰乱了消费情绪,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企业也应该在这一新机遇下,关注消费者的情感和消费体验,提供更具情绪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赢得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更应该强调的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理性和谨慎同样至关重要。在满足自身情绪需求的同时,消费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通过增强辨别能力,理性选择虚拟商品,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从自身做起与多方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情绪消费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情绪消费才能成为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

(胡安静)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