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别把“学习困难门诊”当“良药”

10月8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一开诊,便迅速“走红”,一号难求,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对于这一门诊的开设,有人持赞成意见,认为其通过科学诊断和干预能有效解决孩子学习难题;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批评其助长教育焦虑,是家长交的“智商税”。

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河北等地不少医院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不可否认,“学习困难门诊”的设立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它针对的是特定状态下的学习困难,如“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针对空间感知、视觉空间障碍或计算障碍,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专业服务,能够准确找出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为后续治疗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学习困难门诊”的设立。学习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神经发育障碍、教育方式不当、孩子情绪问题以及家长期望过高等。部分家长可能因过度焦虑对自己的孩子学习能力认知存在偏差而盲目跟风,将门诊视为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唯一途径,甚至不惜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可能无法真正解决孩子的学习困难,还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实际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等同于学习困难,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对于孩子的学习困难,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承担起责任。家庭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应首先审视自身是否存在教育认知偏差,调整好心态与目标,正确认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并非等同;学校应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实施因材施教;社会则应减少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营造一个宽松的教育氛围。

“学习困难门诊”虽然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医疗干预并非万能。处理好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需要通过综合施策,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每个孩子都有天赋和潜能,只有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胡安静)

责编:丁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