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将至,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老年节。
近年来,一些诈骗分子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花样百出实施诈骗,一些案例令人警醒。
今年7月,张家港一位60岁的老人向陌生账户转账4万元,被民警成功制止。令警方都感到意外的是,这位老人仅有5个QQ好友,只有一位是亲戚,另外4个都是骗子。
事情要从这位老人到银行办理一笔4万元的转账业务说起,当银行工作人员询问对方身份时,老人称是网上结识的朋友,而且还是名“战地医生”。这令银行工作人员警觉起来,随即报了警。
民警立即赶到银行,经过沟通,老人拿出了聊天记录。“他发给我很多张战场的照片,说厌倦了战地生活,他想来中国。”
此前,经过半个月热聊之后,老人完全信任了这名“战地医生”。当对方称因账户被冻结,需要4万元解冻,希望借款,并保证3天后还钱时,老人深信不疑来到银行,所幸被银行工作人员截停。
“阿姨,这个人就是骗子!”民警耐心向老人分析套路拆解骗局,她这才醒悟过来。

然而民警在删除“战地医生”好友时,意外发现这位平时不常网聊的老人QQ好友仅有5个,除了经历传奇的“战地医生”,还有贴心多金的“外国大兵”以及点石成金的“理财大师”……也就是说,5个好友中,除了1位是老人的亲戚,另外4个都是骗子。
原来,老人退休在家闲来无事,QQ收到陌生人好友申请后,便加了好友聊天打发时间。民警赶紧给老人详细讲解“杀猪盘”交友诈骗以及投资理财类陷阱的套路和防范知识。
万幸的是,除了“战地医生”,其他“好友”编织的骗局,尚未进入转账骗钱的流程。
面对种种非法套路,公安机关梳理了常见的养老骗局,快转给身边的老人们了解一下。
“养生保健”骗局
不法分子以免费体检、领取奖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活动,以“祖传秘方”等为噱头,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投资理财”骗局
不法分子以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诱骗老年人加入虚假投资平台,并假冒“导师”诱导其进行投资。以小额返利让老年人初尝甜头,然后“放长线钓大鱼”,不断诱导其加大投资金额,最终无法提现。
“以房养老”骗局
不法分子以“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一旦资金链断裂或公司跑路,将面临高额债务,无力偿还“借款”时,房子将被收回,最终房财两空。
“代办社保”骗局
不法分子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或冒充银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谎称可以代为补缴“社保”、代办“养老保险”等,在收取相关费用后,携款跑路。
“低价旅游”骗局
不法分子以“低价游”“免费游”为噱头,通过强制、诱导、捆绑销售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奢侈品,或是诱骗老年人投资理财产品,或是吸引其注册会员、预交费用等。
“文玩收藏”骗局
不法分子以帮助老年人拍卖其收藏品为诱饵,虚构高价,诱骗老年人委托代为拍卖,收取高额“服务费”;或者是将一些工艺品冒充为高档收藏品,虚假承诺短期内会有较大增值空间,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
“养老服务”骗局
不法分子以预售养老床位、虚构养老服务项目等名义,通过承诺高息回报、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入住打折、缴纳会费等,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诈骗老年人钱财。
“养老项目”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鼓动老年人投资养老保险项目、投资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售后定期返利、高额分红等方式,诈骗老年人钱财。
“黄昏恋”骗局
“黄昏恋”骗局是“婚恋、交友类诈骗”的一种,不法分子利用单身老人情感缺失、生活孤独的特点,通过网络或短信交友建立“恋爱关系”,再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
民警提醒,远离诈骗,各位老人一定要谨慎对待突如其来的“热心人”,不贪图小恩小惠、远离高利诱惑,保护好个人信息、守好养老钱;同时也提醒年轻人,要多关心老人、多陪伴老人、多讲点防骗防诈小故事,像小时候他们耐心对待我们一样,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平安喜乐的晚年。
通讯员 倪丽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兰兰
漫·议|莫让老人被“虚构剧情”收割

最近,一个名为“阿杜乡亲们”的直播间,被曝自编自导自演虚假故事,营造类似真实场景的直播内容,使得许多老年人长期沉迷其中,深信主播的母亲就是迪拜公主,将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大把购买主播推销的“神鹿赐予的神秘物品”等商品。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老人沉迷于短视频,一些不良的直播带货商家,编排虚假故事诱导老年人抢购商品。有关部门除了加大对不良主播的整治,还需要发动社区、家人、邻里等方方面面,帮助老年人提升数字素养,填补数字鸿沟,辨别网络信息真伪,避免被各类“虚构剧情”收割。
孟亚生/文 勾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