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这是党中央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稳步提升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的重要举措。海外人才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培养用好国内人才,也需要坚持需求导向,建立起广泛、多元的海外引才聚才体系,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重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发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往往在某一个学科领域,甚至跨学科领域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与创新能力。将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引入高校,既有利于更好地引领学术前沿、填补学科空白,也有助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跨学科研究,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此外,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增进国际学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还能为学校带来更多国际前沿科研项目与合作的机会,提升本土高校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教学质量提升助力。海外高层次人才往往有着较为深厚的学术造诣与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能为本土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因此,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内高校办学水平国际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本土高校教师队伍的教学与科研质量,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夯实教育基础。
扎实做好引才留才用才文章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来华)创业,对推动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采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尽可能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从事研究开发、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环境和服务保障,切实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提升人才供需的精确匹配,建立协同机制。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应首先建立良好的引进机制。一方面,要厘清人才引进的需求清单,结合地方特色与发展实情,绘制详细的人才地图,明确关键人才的分布与需求,进而努力推动相关资源实现良好的匹配与联动。如根据高校的实际建设需要,制定人才职业清单,明确人才引进的优先级,让海外高层次人才资源与高校实际需求紧密对接,以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与协调共享。另一方面,要坚持高质量“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并进。政府部门应适时对高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如支持具有条件的高校建立海外引才平台,对表现突出的高校给予相对应的奖励、配套服务;对于不具备引才条件的高校,因地制宜制定分类培育计划,帮助高校尽快提升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鼓励人才创新创业。首先,应赋予高校在选人、用人等方面的更大自主权,尤其是在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政策自主权。其次,可通过构建高端人才科技创新平台,借助重大项目、工程等,吸引与组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领的团队,并设立中外合作中心、引智孵化基金等,真正为高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面服务,让资金、项目与人才实现良好结合,打造出人才创新高地。最后,要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如,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支持,包括提供与国际标准匹配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以真正吸引与留住优秀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做实职称与资历互认,畅通国际流通渠道。一要优化职称评定机制,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落实国内外职称互认工作。此过程中,可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参与评定,尽可能降低人才跨区域流动障碍。二要拓宽国际交流渠道,通过增强与国际科技组织、国外人才机构的交流,建立相应的学术研究平台或学术委员会,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其中。三要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构建人才新高地。高校不仅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还应重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让既有的人才队伍实现均衡发展。
围绕人才链完善服务链,完善奖励制度。为保证海外高层次人才能在国内稳定发展,应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与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创新已有的服务体系,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构建包含生活、工作、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使人才能在各环节得到良好支持。如依据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或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为其提供医保、教育、家庭安置等全方位、“一站式”办理服务。完善奖励机制,优化薪酬体系。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如以奖金、荣誉称号、科研资助等方式对在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及时给予奖励,并设立长期激励计划,如股权激励、绩效奖励等,更好地吸引与留住人才。
李婷婷(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