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给网语上“规矩”,让心灵变“清朗”

据媒体报道,近日,为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

据悉,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网络语言伴随着互联网而出现,某种程度上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词语表达,同时由于网络的方便、便捷与互动性,网络语言的传播力也相对于其他载体更为强大,网友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特有的网络名词,或者借用一些“老词”创造出了拥有新含义的“新词”,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同时,也让老词焕发新生。但不容否认,有些老词因为过度解读与恶意联想,变成了黑话烂梗,某种程度上严重污染了这些词汇的本意。

网络上类似这种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现象,对我们的教育事业,对青少年有着极大的伤害。青少年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文字的起步阶段,对语言文字的认知和辨析能力有限,需要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提供一个规范、健康的语言文字环境,帮助青少年系好语言学习应用的“第一粒扣子”。

语言文字环境也如自然环境一样,需要用心呵护、不容污染。规范的语言文字就相当于优良的空气质量,让人心旷神怡、身心舒畅;相反,不规范、不文明的语言文字就相当于污染的空气,让人呼吸不畅、心情阴郁。不规范和不文明的语言文字很容易让我们“会错意”,更无法精准地表达观点,就如同污浊的空气,让人无法看清前方的路。每一个人都是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的使用者与守护者,治理网络语言文字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与使用其实也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投射,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行。在如今网络高度发达、快速传播的环境下,那些对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的恶意解读与使用极有可能被放大,从而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及早地发现并干预网络语言文字的不规范、不文明现象,开展一场“环保”行动,让我们的心灵更清朗,势在必行、利在千秋。(范杰逊)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