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 | 把“奔县流量”化为“消费增量”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县域旅游备受追捧,“奔县”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相关数据显示,五线城市旅游订单同比增长34%,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2%,均高于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增幅。热潮之下,不仅凸显了县域旅游的潜力,也进一步反映出旅游消费下沉的趋势。

今年以来,文旅产业持续发展,县域旅游势头良好。不过,如何把“奔县”的流量转化为县域消费的增量,让县域经济真正活起来,才是真正的考验。与大中城市相比,县域文旅产业融合程度相对不深、“文旅+”“+文旅”带动效应相对较弱等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一些县域文旅产生了网红现象,出现了爆款产品,但火热的背后,文旅产业价值转换效率低,带动地方发展的效果不明显。此外,一些小城镇因文旅发展对当地的生活习俗、生态环境造成冲击,浓郁的地方味逐渐变淡。长此以往,或将导致县域旅游吸引力逐渐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对县域发展来说,“奔县”走红意味着新的机遇。有些小城镇本身就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底蕴,这些优势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些地方依靠创新和深度挖掘,将地域特色转化为旅游资源,也能开拓出不少精品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和休闲。县城居于“城尾乡头”,一头连着大中城市,一头连着广阔乡村,既是推进城镇化的桥头堡,也是沟通城市乡村文旅资源的交汇点。考虑到县域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存在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旅游产业“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格外重要。

其实,比起出圈,县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重点是可持续性。贵州榕江“村超”出圈后,当地继续组织“全国美食足球友谊”,吸引全国200多支队伍报名,并成立“村超”品牌管理公司,带动农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国庆假期期间,山西隰县因《黑神话:悟空》走红,在经历了短暂的“差评”风波后,以实实在在正视问题、用心用情解决问题的态度和举措,获得游客的理解和支持,让流量成为留量。这提醒我们,县域文旅热要做到持续发展,一方面要踏踏实实练内功,补齐相关短板,抑制为打造“流量”盲目开发的冲动;另一方面,应打开视野,着眼全产业链服务,全区域配置资源,高效统筹县域旅游业发展。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当“泼天的富贵”像雨水一样降临,县域文旅发展的土壤也要不断改良,当游客的热情能够不断在这里开花结果,那么,既有“流量”又有“流水”的预期才能实现,从而更好造福县城百姓与异地旅客。

(魏晓敏)

责编:孟亚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