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戏曲之约,双向奔赴!越剧青春版《梁祝》走进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交汇点讯 10月14日,2024年度“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走进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由南京市越剧团带来的青春版《梁祝》精彩上演。在越剧团年轻演员婉转而有力的唱腔下,这场最早源于唐代文献记载的爱情故事,尽管流传千年,依然直击人心。当晚的演出为越剧与年轻学子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让年轻人与中国传统戏曲进行了一次看得见摸得着的“交流”。

“男女同是父母生,女孩儿也该读书求学问”,志同道合让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结下深厚情谊。由友情到爱情,怎奈祝英台已由父母之命许配马家。无奈分离的肝肠寸断,最后化蝶双飞的喜悦,在演员情真意切的演绎中,或激烈或平缓,赢得了师生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剧中祝英台的饰演者、南京市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庄涵婷告诉记者,她已经不是第一次面对大学生群体演出,但每一次面对这群青春靓丽的观众,她的喜悦之情就油然而生,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接触戏曲,愿意了解传统戏剧。

记者在演出现场获悉,本次青春版《梁祝》的两位主演也很年轻,都是“95后”。本次上演的青春版《梁祝》是南京市越剧团独有的“竺筱”流派的版本,这个版本已阔别舞台60年,作为青年演员把这场戏重新搬上舞台,在舞美、服装、灯光效果等方面都有创新,更贴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戏曲一开始,当身着粉色古装的祝英台如囚鸟出笼般出现,那对自由的向外气息由台上浸染到台下。

戏曲之约,双向奔赴。下午6:30开始的演出,提前近一个小时已有学生陆续进场,还有学生下课后顾不上晚饭直奔演出而来。视觉传达专业的武川雄是盐城人,他说:“从小我就接触戏曲,在老家很多老人都将听唱淮剧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茶余饭后,甚至都能唱上两句。”后来,他接触过京剧等戏曲,感觉都别有韵味。“这次能够通过舞台观赏越剧,是一个不可多得也不想错过的机会,和通过屏幕观看感受完全不同。”

戏剧走进校园,对于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已不陌生。今年上半年,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在此倾情演绎过,“学生反馈回来的效果很好,后趁着国家京剧团在南通演出的机会,学校趁热打铁又专邀京剧团到校和学生们交流。”学校党委书记冯志明深有感触地表示,这两次活动,对学生的冲击力都很大,一是因为学生有亲身感受,二是主办方设置了互动和交流环节,学生们触手可及地揭开戏曲的“神秘面纱”,兴趣和解惑的快乐自然而然产生,还有学生问后续还有没有类似的活动。

冯志明告诉记者,这种活动,无论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讲都非常有意义。这种活动是美育教育的生动载体,是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在不知不觉中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人格的完善,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学校思政教育值得提倡的一种方式。他说,思政教育要形式多样化,要适合年轻人的特点,要有具体的抓手和表现形式,“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这类的活动就是很好的抓手,感谢巡演活动的主办方推出这个活动,并且给了学校这个机会。

冯志明介绍,今后,学校将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广戏曲,比如成立戏曲工作坊、工作站等,请老师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辅导;不定期开展戏曲讲座;加强与剧团剧场的合作,开设戏曲文化相关选修课等。“我们希望通过几方面发力,培养大家主动弘扬和传承戏曲文化的意识,让中国传统戏曲和传统文化在学校热起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艳元 宗祺/文 王悦谋/摄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