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期待更多“旧街”成“新景”

10月11日,南京浦口火车站街区正式开街。作为“百年老火车站”,浦口火车站因《背影》和多部影视作品拍摄取景而知名,成为南京的文化地标。更新改造后的历史文化街区既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又赋予老建筑新的应用性、功能性,吸纳各类业态入驻,引来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打卡。

南京浦口火车站自1914年正式开通运营,至今已有110年历史,曾是当年连接江苏、山东、安徽、河北等11省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模日趋扩大、人员流动愈发频密,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老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到近年来该片区经过更新改造,其光彩与魅力才得以重现。“沉睡”的老旧建筑被重新“唤醒”,曾经的街边小巷变身为文化街区,催生出新的风景。

老站复原是城市更新的“风景一隅”。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近年来,不少地方老建筑、老街区纷纷开启“焕新模式”。北京首钢园“工业锈带”加速转型为“活力秀场”,重庆龙门浩老街因“城”而“市”,催生出丰富多样的文旅业态,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将“沉睡的遗产”变为“鲜活的资产”……这些备受好评的更新案例,尽管“打开方式”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都让这座城市在保留历史印记中焕发新的生机,并迅速俘获人心,成为旅游打卡地、新兴产业聚集地。

老建筑、老街区是城市记忆的物质留存,是城市内涵和底蕴的重要标志。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把这些历史记忆融入时代发展,让传统和现代相得益彰,是摆在许多城市面前的共同课题。可以看到,城市的“新景”往往不是凭空长出来的,而是根植于城市文脉中的。一方面,尊重城市的历史,才能让城市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而是有记忆、有活力的生命体;另一方面,历史文脉传承是城市的“二次生长”,让城市的气质和内涵得以被激活,从而在城市更新中打造更多人文地标。

城市更新没有“统一解”,但我们相信,只要把准时代脉动、紧扣大众需求,探索出一条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新路,就能让历史传统文化在城市更新中绽放新芳华,为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

(魏晓敏)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