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8时30分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进行第五次试射,在“星舰”发射升空2分多钟后,一级超重型火箭与“星舰”分离,开始返回。距离“星舰”发射6分多钟后,第一级成功被发射塔架上的“筷子”机械臂夹住,这是SpaceX第一次尝试回收“星舰”的第一级。随后,“星舰”在印度洋成功溅落。
机械臂成功夹住“星舰”被戏称为“筷子夹火箭”,也引起了全球网友的关注。为什么采用这种回收方式?科技难点在哪里?
在此之前,“星舰”已进行过四次轨道试射。而这次与前四次有何不同,最大的看点是SpaceX挑战使用巨大发射架上被称为“筷子”的结构,在半空中夹住返回地球的超大型火箭。
火箭以着陆腿在陆上或海上平台着陆已经成熟,“星舰”为什么另辟蹊径?蓝箭航天研发中心技术战略部总经理袁宇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火箭以着陆腿着陆属于一级回收,而二级的再入返回过程是本次发射的新亮点。“从技术难度上讲,二级的再入返回和降落过程极具技术挑战性,因为二级回收技术难度更大。在‘星舰’第四次飞行中,二级在再入返回过程中基本上被热气流烧毁,舵面也烧坏了,最终没能实现平稳的海面溅落。”袁宇认为,该次飞行的最大亮点在于全系统所有技术目标都得到了验证,证明了这一整套新方案可行。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航天强国来说,未来两级可重复使用重型火箭的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对整个行业发展有意义。
那机械臂回收火箭难在哪?蓝箭航天朱雀三号火箭型号副总师董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筷子夹火箭”与正常的火箭回收在本质上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但难点确实存在。“首先,这种回收方式对精度的要求更高,整个‘筷子’的空间有限,火箭朝它移动时,允许的相对位置和距离的误差范围不像在陆地上回收那么大。”董锴表示,这种回收对速度也有要求,因为速度决定了“筷子”的强度。此外,这种快速回收方式是减轻了回收支腿部分的重量,降低了结构干重,对于提升和保障火箭的运载能力,以及实现运载体的最终目标都有利。
据介绍,第五次试飞任务的主要目标是:一级火箭实现机械臂捕获,二级飞船完成再入和着陆点火,溅落至印度洋目标区域。目前来看,第五次试飞任务的主要目标已经全部达成,“大筷子”回收火箭,成就了“星舰”至今最精彩的一次试飞。按照计划,下一次“星舰”试飞将挑战进入完整的轨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视频 王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