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世界麻醉日|麻醉医生的工作,只是“打一针”而已?

提起麻醉医生,不少人认为“他们工作内容简单,只需要给患者‘打一针’就好了。”事实真是这样吗? 10月16日是世界麻醉日,让我们走近手术室里的“幕后工作者”。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打一针”仅是麻醉医生的基本功

“麻醉医生除了负责‘打一针’,在患者住院和手术期间还承担着若干关键角色。”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青介绍,麻醉相当于一次“飞行”,所谓的“打一针”只是飞机的“起飞”阶段,下面还要全程负责“巡航”(麻醉维持)和“降落”(术后复苏)。每台手术前,麻醉医生都要仔细研读患者的检查报告,进行麻醉前访视,评估他们对麻醉的耐受性。同时要与主刀医生充分沟通,根据手术时的体位、切口位置、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综合判断选取合适的麻醉技术、位置、剂量等,最终制定出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像心脏手术、脑部手术、胸腹腔内手术等大型手术以及复杂手术多选用全身麻醉,剖宫产手术、腹部以下手术、下肢手术多选用半身麻醉,局部麻醉更适合牙科手术、皮肤表浅肿物切除术、眼科手术等小型手术。  

“打一针”仅仅是麻醉医生的基本功,他们更重要的职责是对手术进行全程管理,尽可能减少麻醉风险,维护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的生命安全,包括对患者呼吸、循环和人体内环境的调控,以及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李青告诉记者,在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麻醉医生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程寸步不离地观察监护仪,确保患者麻醉状态下生命体征稳定。当患者术中突发大出血、过敏性休克、呼吸循环衰竭、心脏骤停、肺栓塞、羊水栓塞等随时会危及生命的突发情况时,要以最快的速度查看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并迅速做出处理直到他们转危为安。手术结束并不意味麻醉工作的结束,麻醉医生还要继续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直至患者术后完全苏醒。等他们安全返回病房后,第二天麻醉医生还要再去患者床前进行详细的术后访视,防止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指导缓解术后镇痛。

麻醉不是“拦路虎”,不背让人变傻的“锅”

“手术小,麻醉风险就小?”“全麻会让人变傻?”这些问题是麻醉医生术前访视时最常听到的咨询。李青科普,围术期患者的风险一方面来自手术风险,另一方面来自麻醉的风险。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麻醉的风险与手术大小是有关联的,换句话说手术越大、越复杂、手术时间越长,患者面临的麻醉风险也越大。例如同样的病人,阑尾手术的风险比肝癌的风险小,乳腺手术比心脏手术的风险小。

但麻醉风险与手术风险也并非完全一致,影响麻醉风险的因素还有年龄、身体状况、心肺功能、自身病情和并存疾病等。现在临床使用的麻醉药物具有很高安全性,药物相关的作用具有可逆性、暂时性和可控性,患者在用药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肝肾等代谢出去,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小的,等麻醉药物在人体当中经代谢完全消除后,麻醉作用会同步消失,并不会持续作用于人体,也不会对人体造成持续性影响。“所以别再因为不了解麻醉而抗拒手术,甚至拒绝手术。”李青提醒。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通讯员 张力  屈璟秀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王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