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重视人口问题的“回声效应”

二孩政策实施前,随着生源总数减少,一些地方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出现因招不满学生而被撤并的现象,有的学校投入不小、硬件条件也不错,被撤并后只能暂时闲置,非常可惜。二孩政策实施后,各地迎来生育“小高峰”,有的地方随之出现暂时性的教师紧缺、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如何看待和破解这些问题?

著名人口问题专家蔡昉认为,人口的现实格局是历史形成的,每个时期的人口特征都由以往的人口情况所决定,人口问题的现状可以说是过去人口变化的“回声”,而未来人口的问题又是现在人口问题的结果。这就提醒我们,谋发展、作决策,必须重视“回声效应”,增强系统性、前瞻性和协同性。

人口问题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经济、社会、资源、安全等问题广泛交织在一起,是一个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因素是长周期的“慢变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能成为“快变量”,很多时候,真正代表趋势性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恰恰就是这些“慢变量”。在决策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慢变量”,会带来各种问题。

比如,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生源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是继续兴建大量教育基础设施,还是从现有存量资源入手提前应对?再比如,这两年,一些幼儿园出现“招生难”,若干年后这批学生将走进大学,届时大学会不会也出现“招生难”?高校该如何未雨绸缪?婴幼儿照护、托育、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要基于对未来人口趋势作出提前预判,一盘棋纳入综合考量。

同样,应对“回声效应”,在谋划工作部署、作出重大决策时,我们也要有“大时空观”,善于透过过去看现在,立足现在谋未来。加强前瞻谋划、用好政策工具,努力将当前的瓶颈或压力转化为未来的潜力和优势,为我们赢得主动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老龄化、少子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人口发展新趋势,为劳动力结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带来新挑战,但挑战往往伴随着新机遇。比如,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为医疗、养老、健康等“银发产业”带来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老龄化趋势也会倒逼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客观上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技术、资本、信息密集型产业为主。

江苏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时间最早、速度最快、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尤其要注重以决策的系统性、前瞻性来对冲“回声效应”带来的挑战。比如,一些地方尝试在公办幼儿园开设“乳儿班”,为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一些地方出台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鼓励年轻人当“斜杠”青年,为他们创业就业打开新空间;一些地方探索建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长效机制,充分挖掘低龄健康老年群体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潜力,更好激发和释放“银发红利”,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对人口“回声效应”及时而有效的回应。

(陈立民)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