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10月17日,作为“少年志·中国心·向未来”苏澳青少年融媒体行动重要内容之一,“追逐最亮的光”科技文化大咖澳门行活动在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澳门中联办宣传文化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扬子晚报网·少年志、澳门互联网文化协会、澳门新媒体联盟承办。

活动在师生管乐演奏及歌唱表演《七子之歌》《我的祖国》中拉开帷幕。
昆曲为何动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施夏明和澳门昆曲传承者、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会长李卉茵现场展示了昆曲的“青春范儿”。他们表演了昆曲《牡丹亭》选段,婉转悠扬的曲调,柔美流畅的动作,让人如痴如醉。特别是,施夏明和李卉茵一同带领全场同学学习昆曲中关于“笑”的表现方式,有趣的昆曲初体验让同学们发出阵阵笑声。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程度几何?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东南大学教授殷国栋以《中国梦 汽车梦 青春梦》为主题,为同学们分享了中国汽车制造的发展历程。“从跟跑到领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是中国汽车制造领跑世界的重要体现,中国企业比亚迪的销量已经全球领先。”殷国栋还带来了由东南大学学生自主打造的新能源赛车视频。他表示,濠江中学是东南大学在澳门最重要的生源地之一,希望学生们能在心中种下科技种子,未来科技报国。
人工智能究竟神奇在哪儿?“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与你们共迎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请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吾辈自强!”这个朗诵诗词的AI数字人“闻一多”,正是硅基智能创始人、董事长、CEO司马华鹏特别为此次活动制作生成的。“如今AI可以让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数字分身。借助大模型,AI数字人已经在许多行业广泛应用。”司马华鹏邀请同学们加入硅基文明发展的大潮中,一起“创造未来”。

还有不少“大咖”通过视频送上勉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王学浩,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刘韵洁通过短视频为苏澳青少年送出寄语,他们勉励同学们接过科技创新的接力棒,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
此前来过南京的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初三(诚)班黎俊杰,在参加活动后,还想再来一次江苏:“这次活动让我接触到了许多科技行业、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其中昆曲让我印象深刻,希望有机会再来发源地学习。”

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黄嘉祺为活动“点赞”,他表示,在发扬爱国爱澳教育的传统下,澳门坚定不移地推动科普教育,通过向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科学学习机会,培育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愿意为国家效力的优秀创科人才。
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杨力群在致辞中勉励苏澳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勇攀科创高峰。他同时表示,希望两地进一步深化科技、文化、传媒、教育等领域的互动互鉴,推动人文交流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据了解,苏澳青少年融媒体行动已经连续举办三年,吸引两地300余所大中小学校的青少年参与,全网点击量达1.2亿,品牌影响逐年扩大。今年,行动以“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推出“我与祖国共成长”爱国三行诗网络征集活动、“我以青春作答”融媒体新闻行动、“追逐最亮的光”科技文化大咖苏澳行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学习实践中抒发爱国情、共筑中国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