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 | 尊重“大体老师”才是识大体

10月16日,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生在社交平台晒出几张与大体老师头骨的合影,引发网友不满。18日上午,该校基础医学院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正在积极处理此事,但无法透露涉事医学生所在的学院信息。

“大体老师”是对捐献遗体用于医学教育和科研的逝者的尊称。在网上流传的照片中,几名身穿白大褂的女学生面露微笑在实验室合影,其中一名学生手举“大体老师”头骨,照片配文“医学生无所畏惧”。

医学生第一次上解剖课,面对尸体都少都会有些紧张和恐惧,而这几个学生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心理,以及坚定自己选择医学专业的决心,实际上是值得认可甚至点赞的。但,把“大体老师”的头骨作为道具,还在社交媒体上炫耀,就显得非常不妥了。

“大体老师”对医学基础教育极其重要。目前各家医学院用作解剖、制作标本的“大体老师”基本都是本人和家属自愿捐赠的,他们是真正献身医学事业的人,其高风亮节值得每一个医学生敬重。在医学院校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在每一堂解剖课开始前,所有师生都要肃立默哀,表达感谢和敬意。

其实在上个世纪,由于捐献者较少,医学院校都或多或少出现过“大体老师荒”,有时候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只能围绕一具尸体上实验课,这无形之中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到今后的临床实践。正因如此,国家和地方都大力鼓励更多人进行遗体捐献,助推医学教育、科研的进步。

发生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的事件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外界没必要过分解读,更没必要上纲上线。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是应该认真反思、牢记教训,加强伦理学习,发自肺腑地表达对每一位“大体老师”的敬重。作为学校也应做好补救和预防工作,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就给他们上好医学生的第一课,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胡波

责编:韩宗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