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作为东道主,我们更想在‘双向奔赴’中表达期望和心意。”10月19日上午,在宿迁市三台山衲田花海深处,宿迁市市长刘浩与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2000余名学子面对面交流,并发出诚挚邀约,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才子选择宿迁,找到个人追求与宿迁发展的契合点,成为宿迁最需要的“城市合伙人”。

为抢抓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关键期,进一步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力度,10月19日上午,宿迁市结合江苏省2025年高校毕业生秋季招聘月活动安排,启动“千名学子进宿迁”系列活动。
“本科生平均年薪10万元,研究生平均年薪14万元,最高年薪超40万元,再加上各种补贴、福利和优惠政策,就是让大家看到宿迁‘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的坚定决心。”在与学生们交流时,刘浩这番话让学子们心动不已。

出台“人才新政16条”“人才协同19条”,宿迁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精准政策。宿迁市副市长周懿列举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向学生们证明“今天的宿迁,求才若渴、唯才是举;明天的宿迁,前景广阔、未来可期”。他介绍,来宿求职就业,不仅有生活补助、面试补贴、“宿青驿站”免费入住权益,还可领取3万—200万元的“购房券”、3万—50万元的生活补贴以及最高放宽至4倍的公积金贷款额度,帮助毕业生解决“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的现实问题。此外,归乡学子还可领取每月600元返乡补贴、驻宿高校毕业生可领取每月300元留宿补贴、在职进修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才还能领取1万元成长补贴等等。只要是人才、只要来宿迁,都有真金白银的支持、真心实意的关怀。以一名世界前100强高校的35岁以下青年博士为例,来到宿迁工作或自主创业,都将领取每年8万元、连续10年的长周期科研补贴,再加上30万元的“购房券”、8万元的生活补贴,将直接获得高达118万元的资金支持。推出人才专属“雏英贷”,落户即享百万授信支持。创新开发“雏英保”,由政府出资,十万元创业保险兜底代偿。
近年来,宿迁市的领导频频对外推介宿迁,也多次带队进入校园,陆续为宿迁市吸引了不少人才,此刻,他们的经历成为宿迁重视人才的有力证明。来自哈尔滨的王雨涵是黑龙江大学2021届毕业生,几年前,在学校举办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她第一次了解到了宿迁,随后不假思索地与宿迁“双向奔赴”,跨越了2000多公里,成了一名“新宿迁人”。

“专车接送、食宿全包,让我们免费在宿迁深度地游览、参观,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行业龙头,全都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我们看,这样的诚意和包容让人很心动。”在听了市长的推介和“学姐”的故事后,毕业生胡峰按捺不住地逛起了招聘会。为了方便学生们挑选岗位,宿迁在活动现场,同步组织了170余家用人单位拿出4300个有前景的、“压箱底”的优质岗位,其中国企事业单位岗位772个、上市公司岗位321个,集中在机电机械、材料、医学等领域,方便同学们咨询、应聘,而这也成了当天最热闹的“集市”。

带着诚意和机遇向外邀约,宿迁和青年人才之间的“双向奔赴”越来越多。2023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83.1万人、三年增长55.3%。近三年,新引进大专以上人才逐年递增,2023年新增参保3.15万、净增1.15万、全省第二,新引进博士、硕士年均增长36.1%。人才项目快速集聚。自2022年7月起,创新招引人才科技项目,近两年,新竣工项目586个、吸引高层次人才及团队301个,2022年竣工的316个项目中,18个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6个获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个成长为规上企业;2023年竣工的270个项目中,20个成长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个成长为规上企业。人才载体相继落地。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先后落户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宿迁分院、江苏先进光源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20家,打造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38个,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宽广舞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