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第一观察 | 习近平:我们在这里参与了创业

   10月16日,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参观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果展。

   展台上,摆放着一本蓝色封皮、厚达300多页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拿起仔细翻阅。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一份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主持编制者是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

   “这是当时开会的合影,时间过得真快。”书中第一页的老照片摄于1988年3月25日,习近平同志为这项发展规划主持召开论证会。往事点滴,记忆犹新。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书中的编辑委员会名单,清晰记得当时每个人的职务、分工。“当时,我们把国内许多有名的经济学家请来了……”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当时,随着改革的深化,经过5年建设的厦门经济特区将跨入一个新的阶段,迫切需要一个发展战略作为指南。

   为此,习近平同志直接牵头,带领十几家单位、100多位专家教授和相关工作者组成课题组,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形成一份20余万字的战略报告。

   从谋划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体制改革,到部署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人才等各方面工作……

   习近平同志把厦门经济特区置于中国改革开放全局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局中审视,着眼昨天、今天与明天,为厦门经济特区厘清优势劣势,明确战略地位、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对策等,指引厦门中长期的建设发展。

   到厦门经济特区工作,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编这个规划的时候,自由港怎么搞?人员如何自由进出?金融、货币政策什么样?不知道,就去摸索,试点先行,摸着石头过河。看到今天的厦门,我们感到很欣慰。我们在这里参与了创业,如今的发展,比我们当时想象的还要好。”

   30多年后,再翻开这份“蓝图”,凝结其中的许多理念和举措富含开创性和前瞻性,直到今天仍具有指导意义,很多工作仍在深化——

   明确提出特区建设“三步走”战略和建设“自由港”的构想,至今对厦门的对外开放发展发挥战略导向作用;

   率先设专章规划生态环境问题,明确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奠定了厦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调;

   沿着“要在对内对外两个辐射扇面中增强辐射能力”的目标,如今厦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奋力打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城市;

   ……

   “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长远考虑,统筹全局,不能只顾眼前,临时应付,那样会事倍功半,甚至会迷失方向,把握不住全局的主动权。”1986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课题专职人员动员和工作部署会议上的一番话道出真谛。

   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不谋长远不足谋一时。厦门15年发展蓝图、福州“3820”战略工程、浙江“八八战略”……在地方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把握大势、放眼全局谋划区域层面战略,展现登高望远的战略思维和历史眼光。

   再次来到福建,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岁月流转,这是他不变的初心与坚守。

   策划:江时强、张晓松、鞠鹏

   主笔:黄玥、颜之宏

   视觉:朱思明、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福建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