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传播中医药文化,体悟中医药之美!“苏中医·行世界”文化市集在南京举行

为推动江苏中医药文化传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让市民游客沉浸体验江苏中医药底蕴和魅力,10月20日,“苏中医·行世界”文化市集在南京正式启幕。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南京市玄武区政府主办,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新华日报健康客户端)、南京市玄武区卫健委承办,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侨联、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支持。

传播文化、体悟健康

“苏中医·行世界”系列活动正式开启

江苏大地自古就是中医药文化的沃土,是中医药交流的重要起源地。从徐福自连云港东渡入海采仙药,到苏州人知聪携药典途经高句丽赴日;从在日本被奉为汉医始祖的鉴真,到开启人类史上著名“医药大交换”的郑和……江苏的中医药人物和故事,一直在中华文明的宝库里熠熠生辉。近年来,江苏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江苏不但从“中医大省”走向“中医强省”,还正推动着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在致辞中表示,“苏中医·行世界”活动,既是一次面向百姓的中医健康互动活动,又是一次面向国际的中医文化媒体传播行动。作为主流媒体,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希望通过这样的有益尝试,进一步挖掘好中医药文化内涵,擦亮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色;进一步聚焦中医药科技成果,讲好中医药传承创新造福百姓的好故事;进一步放大声量,向世界传播好中医药文化理念,让中医药文化绽放更加绚烂夺目的光芒。

据了解,“苏中医·行世界”作为2024年江苏对外宣传一项重要文化交流项目,是将江苏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年度活动。本次文化市集活动,拉开“苏中医·行世界”系列活动的序幕,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杨力群,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双传学,南京市玄武区委书记闵一峰,江苏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艾卉,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晓等共同上台启动。

活动还同步发布了全国首支中医流派歌曲《精诚大爱》和《江苏中医流派地图》。江苏省中医药发展中心主任冯广清介绍,江苏中医流派丰富、各具特色,从吴门医派的深邃,到孟河医派的精妙;从龙砂医派的广博,到山阳医派的精湛;再到金陵医派的卓越,以及澄江针灸学派的神奇,每一个流派都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技艺,为华夏大地的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在对江苏中医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整理的基础上,绘制了《江苏中医流派地图》。它不仅展现了江苏地区中医流派的分布与特色,更是一次对中医流派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思考。

国际化、年轻态

“苏中医”从这里走向世界

记者注意到,本次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国朋友的关注。来自法国的留学生Mike正在体验耳穴压豆,他告诉记者,自己曾有一次腰痛得站都站不直,在同学的推荐下去尝试了针灸,原以为这个针会非常可怕,“没想到,医生给我针灸了一次,我就基本不疼了,针灸两次,就完全不疼了!从此我就被中医彻底征服了”。

来自马来西亚的刘明翰博士,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全国名中医黄煌教授,目前任职于南京传统中医门诊部。他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中医脱口秀”。谈及学中医的初衷,他笑称,“是为了财富最大化!”他在脱口秀里说:“谁会不爱财?为了财富他选择学中医,因为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叫好。刘明翰说,马来西亚是保留中华文化最完整的一个国家。中医药文化也受到马来西亚民众的欢迎,从小到大每次生病,也都是中药治好了他,对他而言,能来到中国学习“原汁原味”的中医药是再好不过的。看病之外,刘明翰也响应共建“一带一路”的号召,热衷于中医药文化的推广和教学。“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亲历者和见证者,我感到十分荣幸,看到全世界不同的面孔同说中医语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真的变成了现实,我真的由衷自豪,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传承中医。”

“国际范”的特点贯穿了“苏中医·行世界”系列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策划并现场发布了系列短片《一日为师》,邀请留学生和中医药领域专家,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留学生了解、学习中医药文化。

“通过拜师,我才知道原来中药不仅可以‘吃’,中医还可以‘听’。”来自俄罗斯的辛杰通过“拜师学艺”,了解到药食同源、五音入耳等知识。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任青玲和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的学生们带来了五音入耳音乐疗愈表演。任青玲介绍,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五音”与“五脏”关系的详细论述。“宫”音为脾之音,其特点是大而和,有助于调和过度的思虑,从而维护脾脏的健康;“商”音为肺之音,轻柔悠扬,有助于化解过度的忧虑,保持肺部的正常功能;“角”音为肝之音,其特点是调而直,可以平衡过度的愤怒,对肝脏有益;“徵”音为心之音,和而美,能够调和过度的喜悦,对心脏有保健作用;“羽”音为肾之音,深沉而悠扬,有助于缓解过度的恐惧,维护肾脏的健康。

养生保健、趣味互动

中医药原来可以这样“玩”

“望闻问切馆”“一起养生吧”“非遗研习所”“本潮中药局”“多子多福铺”……此次中医文化市集分为诊疗、互动、体验等五大板块。

20余家三甲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搭台”,纷纷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为百姓提供服务。

“今天很多百姓来咨询了心血管问题,比如心慌、胸闷、头晕等,其实很多都是由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问题引起的。”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中医师杨丽君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疾病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会得到更好的效果,随着茶包、浓煎剂等各类剂型的出现,百姓对中药的接受度也更高了。

南京市秦淮区名中医、南京市红十字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林颖超的座位前排了长队,一天的时间,他几乎没有停歇,他耐心地给每一位市民把脉,林颖超擅长中医正骨,市民杨女士最近腰痛,在医生的正骨手法下,她露出舒服又痛苦的表情,“现场体验一下,如果有效果后续再到医院去”。

林颖超表示,今天来问诊的有鼻炎、颈椎病、腰痛和腿痛的市民,最小的5岁,年龄最大的70多岁,很多百姓都现场进行了中医治疗,让百姓更直接地现场体验,也增强了市民的中医文化知识,中医的简便便捷体现得淋漓尽致。

南京市玄武区此次带来了“中医天团”,辖区内11家医院齐亮相,给市民带来了丰富的“中医大餐”。

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玄武医院)带来补肾纳气茶、调脂控糖茶等养生茶,主任中医师贾永华的位置前排起了长队,大家纷纷请求号脉,找寻“养生秘方”。“我们还带来了一个特色中医技术——头部刮痧,一般大家都听说或者做过背部或者面部刮痧,但头部刮痧对手法专业要求更高,对于亚健康人群,尤其是偏头痛的人具有一定作用。”玄武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秦维章介绍。

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和五季中医·丰补补本草茶饮联名推出诸多中医药茶饮,熬夜快乐水、清热祛湿茶、提神醒启茶等不同功效的茶饮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瓶子设计得很好看,名字也很有趣,买来尝尝发现中药竟然可以比饮料好喝!”市民纷纷点赞。

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家医院带来了中医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耳针疗法”迄今已2000余年,广和堂脾胃病医术传承至今已300余年,徐氏疮疡医术150年历史如今已发展到第五代传人,还有“金陵中医推拿术”“郭继臣——平衡推拿+脊柱微调综合疗法”……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在现场得到了生动地展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安莹 王甜 杨彦 蒋明睿

责编:乔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