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秋风送爽的季节,也是宜兴市杨巷镇金紫村最繁忙的时候。村民们忙着从蟹塘中捕捞大闸蟹,然后送往各大市场和专卖店。“今年大闸蟹的品质更好,亩产220斤左右,价格也比往年有所提升,仅这一项每亩就能增收2000多元。”看着乡亲们的收成,金紫村党总支书记张少东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金紫村在原有工作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从党建、产业、服务三方面总结凝练,打造“先锋金紫”特色党建品牌。2023年以来,金紫村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特色农旅项目发展成效明显、“杨巷金紫”螃蟹品牌得到发布、多项文体活动相继落地,乡村振兴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
春花、夏鱼、秋果、冬蟹,多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金紫村,位于宜兴市西北部,素有“杨巷东大门”之称。村名源自北宋年间金紫张氏始祖张磐封地之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北溪河沿村内而过,阵阵稻香在水田上升腾,一片片光伏板汇成的“蓝色海洋”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耀眼光芒,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保护着池塘里的鱼虾螃蟹等水产品。阡陌相交、鸡犬相闻,江南水乡的悠然安详映照眼前。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金紫村的产业和生态状况,那就是‘粮水两园两基地’。通过多样化的产业布局,村民们现在是春赏花、夏戏鱼、秋品果、冬食蟹。”张少东告诉记者。

其中“粮水”指粮食种植和水产养殖。金紫村拥有农田1200亩,以稻麦轮作种植为主。作为金紫村长期以来支柱产业的水产养殖,面积则超过2000亩,正着力发展生态蟹、精品蟹、品牌蟹,目前已打造“杨巷金紫”螃蟹品牌,获得“宜兴大闸蟹”地理标志授权,每亩蟹塘的纯利润可达到8000元左右。
“两园”指番茄小镇和梦之源。“番茄小镇”是一个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以及理念模式,秉持“绿色、有机、环保”的生态农庄,主导产业为蔬菜瓜果的种植销售及农旅融合。梦之源生态园内河网密布,花果蔬菜绕庄,野趣盎然,主要种植梨、桑葚等果蔬,同时开展菊花展、鹅西音乐节等农文旅融合项目。
“两基地”为省级示范园青虾育种基地及精品水蜜桃示范基地。青虾育种基地由中国水产研究院与金港水产联合搭建,主要生产“太湖2号”原种青虾苗。精品水蜜桃示范基地为金紫村2024年新引入项目,将栽种300亩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阳山水蜜桃,基地落成后将进一步丰富金紫村的产业类型和农产品种类,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多元化的第一产业结构体系,为金紫村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我们探索了‘田园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农业+’三种旅游模式。‘田园农业+’打造‘水稻的一生’‘成长的螃蟹’等特色文旅项目,游客在这里可以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全过程了解水稻、螃蟹的培育,增加农业生产知识的同时,体会独特的农耕文化和乡土气息。‘园区农业+’依托梦之源、番茄小镇两个旅游生态园,常年开展以果蔬采摘、亲子农耕、团建烧烤、民宿体验等一系列成体系的园区旅游综合体验活动。‘科技农业+’则是依托村里的高新农业技术场地,面向青少年、儿童打造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的教育基地和课外实践基地。” 张少东说。
锻造红色引擎,推进基层治理
这几年,金紫村党总支始终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持续前进。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金紫村解决了村卫生室床位短缺、道路坑洼不平等群众诉求12件,开展暑期儿童托管、惠老助餐等志愿服务活动17次,帮办代办各类政务服务事项300余件,为村民增加医疗保险、和谐家园综合保险、水费、有线电视费、“两癌”筛查等15项福利。

金紫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广大党员也始终冲在第一线。这几年,金紫村引进渔光互补、水蜜桃基地、省级青虾基地等重点项目,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40万余元,带动就业105人。“引进新项目是有风险的,因此经常是党员先尝试。比如说2021年引进渔光互补,就是把光伏板铺设在鱼塘上面。一开始村民观望情绪较浓,不知道会不会对水产品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不太敢参与。我就动员村里的五六户党员水产养殖户先搞,就当是为村民们试错。结果证明有了光伏板的遮挡,鱼塘的水温更加恒定,鱼虾螃蟹长得更好,项目一下子就推广下去了。”张少东告诉记者。此外,金紫村还将水产养殖户党员分到村里的各个片区,这个片区的养殖户遇到什么技术问题,可以随时向这些党员寻求帮助。“这些党员也时常到片区的鱼塘巡看,看看水质怎么样,水产生长情况怎么样,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如何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意、融入群众生活,让村民共同参与治理,是加强基层治理工作的一个突破口。在金紫村的休闲步道上,经常会看到村民们唠家常。金紫村因势利导推出“板凳会”,村干部、网格长、老党员们主动到河边农家菜园、休闲绿道,听村民讲心声、提想法、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前哨”作用,常态化开展上门走访、政策宣传、信息收集,为群众解难题、勤服务。今年以来,依靠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发现并上报办结问题事件100余件。
稻香蟹肥庆丰收,乡村振兴展新貌。如今的金紫村,“金紫螃蟹节”上,养殖户以蟹论英雄;“村BA”篮球大赛上,村民们肆意挥洒汗水,螃蟹、梨等奖品也充满乡土色彩;“鹅西音乐节”上,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潮流最前线的音乐。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这个江南小村徐徐展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肖雷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