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头条 > 正文
一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如何实现零碳运营?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启动打造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建设。作为交通强省的江苏,当前我省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的建设如何?零碳服务区又将如何运行?

近日,记者探访了“绿电”使用刚刚满百日的宁沪高速公路镇江段的仙人山服务区。作为江苏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的“先头兵”,仙人山服务区正在探索在高速公路这一特别场景下,实现风光储充换一体化能源自洽系统的可能性。

仙人山服务区 2.8MWp 分布式光伏项目现场

“绿电”供应 年减少碳排放近2000吨

走进仙人山服务区,在高处眺望它的西北侧,可以看到在将近一百亩的空地和水面上,矗立着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它们与附近的田园风光、服务区前川流不息的车辆,在秋日的暖阳下共同构成了一幅既有水乡韵味,又充满了科技感的和谐画面。

今年7月17日,仙人山服务区2.8MWp分布式光伏项目一次受电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这是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第一次正式进入100%“绿电”自洽使用阶段,意味着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朝着零碳运营迈出了关键一步。

据了解,仙人山服务区建筑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是一个集餐饮、购物、住宿、加油、汽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区,每天南区和北区总计有7万左右的人流量和近3万左右的车流。正常情况下,仙人山服务区一年的用电量为350万kWh。粗略计算,通过这些光伏板使用“绿电”,每年大约可以节省电费近37万元。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按全国供电煤耗率及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计算,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07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48.8吨。

“绿电的供应只是开始,目前服务区正按照零碳改造方案,从建筑节能改造、能源转型改造、负碳改造、绿色环保改造及数字化智慧化管理五个方面推进施工。”零碳服务区项目建设方云杉清能董事长李剑锋说。

零碳运营 加减法并行提升质效

10月中旬,在午时还有些燥热。可是,在服务区转上一圈,记者明显感觉到“一点儿也不闷”。

经过服务区工作人员的介绍,记者才了解到,主要是因为所有的商户都完成了“全电厨房”的改造。

如果说零碳服务区运营中的“绿电”供应是在碳排放上做减法,那么如“全电厨房”改造、废水再利用等措施,就是通过固碳增汇的方式做“加法”。

去年4月,仙人山服务区帮助所有餐饮商家完成了“全电厨房”的改造。这一举动既降低了安全隐患,又让服务区容易闷热的情况得到缓解。此外,仙人山服务区在废水再利用和节水方面也下了“狠功夫”。一方面积极改造污水处理设备,将空调冷凝水、净水器浓水等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并用于服务区绿化浇灌、冲洗地面等。另一方面,服务区的雨水收集装置也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前便可投入使用。截至今年9月底,服务区累计用水12万吨,同比去年同时段下降了31.4%。

“一直以来,由于江苏高速公路段车流量大,因此一些网红或者重点服务区,在高峰期能耗特别高。零碳服务区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服务区经营的质效。”江苏交控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高速公路(不含台湾、澳门)已开通运营7692个高速公路服务区(不含加水站、单一加油站),其中江苏拥有232个。

场景多元 不断创新江苏实践

按照仙人山服务区零碳运行的设想,服务区整体的碳排放量将全部被绿色电力覆盖。由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生产的“绿电”,会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电力合理调度至充电桩、换电站、暖通空调、照明等系统中,并通过储能系统进行动态调节,实现服务区清洁能源供给的最优配置和电力绿色消费的最大替代。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服务区的面积都不大,因此在服务区建设分布式光伏等‘绿电’生产项目可以说得上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尽一切可能充分利用服务区空闲面积。在江苏,如仙人山这样服务区后拥有一大块空地可以搞建设的并不多,尤其是苏南地区,由于寸土寸金,如何在这些服务区里实现零碳,既考验先进的设计理念,更考验施工中的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中心副主任蓝虹也表示,作为公路交通运营中的主要碳排放源之一,零碳服务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各个服务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需要应对的客流量也不同,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也正因为江苏服务区场景多元,让零碳建设有了更丰富的实践地,让在摸索江苏模式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创新。”她说。

记者注意到,此前江苏交控按照我省的《江苏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实施方案》要求,提出了交能融合的发展实施计划,即未来除了打造一批零碳服务区,还将打造一批零碳收费站和零碳高速公路。根据计划,到2030年,我省高速路网清洁能源规模将达到400MW,绿电供应能力达到4亿kWh/年,将形成遍布全省的分布式绿色能源支撑点。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胡春春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