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130年前的今天,江苏籍中国“四大名旦”之首诞生!

在京剧的璀璨星河中,有这样一位大师,他的艺术成就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京剧的天空,他就是梅兰芳——中国四大名旦之首。今天,我们迎来了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的纪念日。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出生于江苏泰州,自幼便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八岁学戏,十岁登台,凭借天赋与努力,迅速在京剧界崭露头角。梅兰芳的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他的表演艺术质朴中见华贵,端庄中含俏丽,淑静中蕴情致,妩媚中显大方,深受观众喜爱。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表演上,更在于他对京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他敢于突破传统,将现代元素融入京剧表演中,创造了独特的梅派艺术。梅派艺术以其清新脱俗、细腻典雅的风格,成为了京剧界的一股清流。梅兰芳的代表剧目《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至今仍是京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

梅兰芳的一生,是艺术追求与人生境界的完美融合。他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貌,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京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梅兰芳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特转载泰州党史方志办公室《故土情深的梅兰芳》一文,向这位京剧大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08年除夕,14岁的梅兰芳在北京家中,看到供桌上摆放着梅氏祖先牌位和一个姓江的小牌位,感到十分好奇。祖母告诉他,祖父梅巧玲原是泰州人,幼年丧父,随母亲逃荒到苏州,8岁时卖给江家做义子,后被辗转卖到北京学戏。从此,梅兰芳知道了自己祖籍泰州,回老家看看成为他的一桩心愿。

梅巧玲饰演萧太后戏装像照片(1958年梅兰芳赠给泰州族兄梅秀冬)

梅兰芳8岁学艺,11岁登台,20岁后声名渐起,认祖归宗的心愿一直萦绕在心头。民国初年,他有意加入泰县旅京同乡会(民国时泰州改称泰县),未被接纳。1918年,北京《顺天时报》发起投票活动,梅兰芳名列榜首,被评为“剧界大王”,该同乡会主事者主动邀他加入,被他拒绝。后梅兰芳与在京泰州籍名人凌文渊结为画友,常在一起合作绘事,切磋丹青,就泰县旅京同乡会一事说开心结,尔后成为该会一员。

少年梅兰芳
青年梅兰芳

1919年8月,上海《时报》刊载一则通讯,透露了梅兰芳打算回泰祭祖的信息:

日昨本邑接到京中确信,梅郎准于(夏历闰七月初旬)就南通某园主之聘,绕道回泰祭扫先人遗墓,刻商、学各界预备临时开会欢迎。(松筠,泰县无线电)

由于种种原因,梅兰芳赴南通演出计划拖到1920年初成行,时因牵挂祖母病情匆匆返京,未能回泰祭祖。从该消息可以看出,当时泰州商学各界人士视其为泰籍杰出人物,欢迎他返乡。

1931年,泰州发生特大洪水,梅兰芳以私宴名义募集2000余元,赈济家乡灾民,当时《新闻报》以《梅兰芳募捐赈桑梓》为题进行了报道。

梅兰芳募捐赈桑梓(《新闻报》1931年7月14日)

这一时期,梅兰芳的事业重心逐渐从北京移至上海。泰州历史上曾隶属扬州,扬州旅沪同乡会积极联系,与梅兰芳关系日益密切。1933年末,他被公推为该同乡会名誉会长,常参加或派代表参加活动。抗战胜利后,他仍然经常参加该同乡会活动,曾参加扬属七县旅沪学校义演。

抗战胜利后,泰州乡贤单毓华牵头重新组织泰县旅沪同乡会,邀请梅兰芳加入,梅表示同意,并愿尽力资助。该同乡会在玉佛寺开会,梅兰芳因故未能到会,打电话表示祝贺并向诸同乡问好。同人选他为名誉会长,他欣然接受。

关于梅兰芳的泰州渊源,在地方志书中也有所记载。1929年《民国泰县志稿》卷三十记载:

梅巧玲,字丽(雪)芬,亦字慧仙。貌艳丽,入都隶鞠部,为罗巧福弟子。罗工二黄,所居曰景和堂;梅工昆曲,又工南腔,演青衣兼饰花旦,俱极尽能事。

巧玲有祖墓,在邑东门外鲍家坝,巧玲于光绪初曾回里微服祭扫。壬午殇,葬于京师东某邨,以姓梅,墓上植梅三百株,其遗命也。巧玲工汉隶,略能诗画,后起之秀如紫云、霞芬皆其弟子。少子肖芬,名大琐,工胡琴,梨园中推为绝技;又工画兰,子即梅兰芳也。

梅家旧居点位纪念牌

泰州人夏兆麐(1885—1948)编纂专门记载本地书画、金石界名人的《吴陵艺苑》,书末附志:“吾泰艺术人才,历算如陈厚耀,说书如柳敬亭,国弈如黄龙士,技击如黄尔常,塑像如吴本裕,戏剧如梅兰芳,皆卓然有名于世,可以传之于后……”

在民国时期成稿的《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下)》第105卷艺术六、扬州府中,收录梅巧玲、梅雨田、梅竹芬三人,并注明梅竹芬为梅兰芳之父。

志书中的这些记载,成为考证梅兰芳祖籍的重要依据。

1950—1951年,上海《文汇报》连载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文中提到祖母等人对他讲起家世和泰州老家的情况。泰州市前进京剧团从报上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致信梅兰芳,介绍泰州的发展变化,并希望得到梅先生对家乡剧团的支持。梅兰芳收到信后非常喜悦,心底的浓浓乡情再次勾起。

梅兰芳返乡演出《霸王别姬》剧照

1956年2月,他赴南京演出,消息传到泰州,引起市领导重视。由时任副市长王石琴协调,文化科工作人员赶赴南京,转请省文化局局长李进(泰州人)出面邀请梅先生返乡演出。梅兰芳爽快地接受邀请,并希望帮助查找在泰州的梅氏家族亲属,实现多年以来的寻根夙愿。

泰州市专门成立了由副市长赵醒吾为主任的梅兰芳回乡演出工作委员会,人委办公室专门邀集地方耆老及梅兰芳族兄梅秀冬召开座谈会,整理形成《梅兰芳族氏调查纪要》。梅氏旧居位于泰州城中陈家桥西街,先祖是世代耕种的农民兼做油漆雕塑的手艺人,于清乾隆年间定居泰州城中开雕塑铺谋生。

梅兰芳及夫人福芝芳、儿子梅葆玖接受泰州民众献花

1956年3月7日,梅兰芳抵泰,受到热烈欢迎。当天,以梅秀冬为首的梅氏亲属与梅兰芳相见,当接待人员介绍梅秀冬是梅先生的族兄时,梅兰芳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大哥,我终于回家看你们来了!”随后,夫人福芝芳和幼子梅葆玖与梅秀冬见面相认。

工作人员将《梅兰芳族氏调查纪要》呈送给梅兰芳,他非常激动,说:“感谢你们帮我理清了家世,找到了祖先,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当晚,他便打电话将这一情况告知北京90多岁高龄的二姑母。

3月8日下午,在泰州市领导和梅秀冬等人陪同下,梅兰芳夫妇和梅葆玖到东郊马家汪(俗称六十亩凹子)祖茔地祭扫。当晚,泰州市委、市人委召开欢迎大会,梅兰芳在答谢词中说:“返乡是我多年的愿望,今天达到目的,我怎能不高兴呢?”

1956年3月8日,梅兰芳夫妇及幼子梅葆玖在族兄梅秀冬陪同下拜祭祖茔
泰州市各界人民欢迎梅兰芳先生返乡访问大会

3月9日起,梅兰芳返乡访问演出在泰州人民剧场举行。6天内,他分别上演了《贵妃醉酒》《奇双会》《霸王别姬》《凤还巢》《宇宙锋》五出梅派名剧。

为答谢乡亲,梅兰芳要求梅剧团所有人员在泰演出不拿一分钱演出费,并降低票价。

梅兰芳返乡访问演出入场券
群众在坡子街收听实况广播

泰州城出现彻夜排队购票、万人空巷看梅郎的盛况。很多人买不到票,顶着料峭春寒,站在大街上听大喇叭实况转播。梅兰芳知道这一情况后十分感动,让梅葆玖加演一场白天戏《玉堂春》,自己加演一场夜戏《霸王别姬》。

3月14日晚,演出圆满结束,泰州市举行了欢送仪式。

返乡期间,梅兰芳专程到泰州烈士祠,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游览泰山公园时,当场绘就《梅花图》……临行前两天,携夫人福芝芳、子梅葆玖拜访梅秀冬,看家谱、叙家常。

梅兰芳返乡访问演出纪念合影(1956年3月14日摄于乔园)

3月15日,梅兰芳离开泰州,与故乡人民依依惜别后,前往扬州演出。泰州市政府工作人员赶赴扬州赠送纪念品,梅兰芳只收下返乡演出照相集。

1958年8月,梅秀冬应梅兰芳之邀赴北京过七十大寿,在首都盘桓月余,畅叙亲情,摄影留念。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在北京不幸病逝,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61人组成。泰州市相关领导、梅秀冬赴北京参加追悼会。

60多年来,泰州大力弘扬梅兰芳文化,打造“梅郎故里•戏曲圣地”城市文化品牌。在泰州,梅兰芳元素随处可见:以梅花为市花,以“梅兰”命名道路,有冠以梅先生之名的纪念馆、大剧院、研究会、艺术中心、京剧团、票友联谊会,甚至有以“梅兰”为名的企业和产品。梅兰芳,已融入泰州人的日常生活,融入泰州城的文化血脉。

2024年10月10日,泰州梅兰芳京剧团《梅兰芳•丹桂记》首演
10月20日,2024泰州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泰州站)颁发的完赛奖牌(京剧花旦头冠)

作者:徐强,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泰州市档案馆)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