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坚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目标,用好用活“州立潮头”青训营年轻干部培育载体,完善上下协同的联建共育体系,压实岗位历练,持续打擂比选,强化监督管理,源源不断推动年轻干部出得来、选得准、干得好,先后64名青训营学院得到提拔重用。
打擂晒实绩。实施“伙伴计划”,优化青训营组织架构,按照“区位相邻、产业相近”原则,打破区域限制、单位壁垒,将14个镇、街道划分4个板块联盟,完善年轻干部联建共育机制,实行阵地共用、活动联办、资源同享。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一联盟一主题”轮值承办“菁兵论坛”,先后组织产业招商模拟推介、驻村“第一书记”实绩擂台赛、社会基层治理技能竞赛等活动,切实推动年轻干部交流有平台、切磋有擂台。畅通用人单位与青训营路径衔接,指导各单位建强“忠小将”“青宝石”等二级青训营载体,形成品牌矩阵,提升工作合力。
攻坚砺菁兵。对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二十条”精神,持续开展“州立潮头后浪攻坚”行动,征集发布项目建设、社会治理等八大领域攻坚选题,采取“揭榜领题+自主申报”的方式,指导年轻干部订立“跳一跳够得到”的攻坚项目,择优推荐100名业务骨干担任攻坚导师,加强导师帮带、强化跟踪问效。今年以来,对74个区级重点攻坚项目采取节点式研判、项目化推进,择优举办攻坚项目成果分享会,形成示范带动。结合日常调研,精准掌握青训营学员专业特长和工作经历,匹配谋划实践锻炼方案,选派63名青训营学员到村集体经济后30%村居担任“第一书记”,在纾困解难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考评树形象。通州区坚持以制度严管厚爱,全链条完善青训营学员纪实管理、考核评估、延伸跟踪等机制,推动青训营学员行稳致远。制定完善积分管理办法,将活动组织、竞赛表现、工作实绩等纳入考量指标,推动优进绌退。出台年轻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落实监督联系人制度,分级分类开展日常谈心谈话,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及时矫正纠偏。实行新提任年轻干部回访制度,采取实绩采集、实地问效、实绩研判的形式,对提拔重用的青训营学员进行回访,帮助尽快适应角色、提升履职成效,护航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