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培训机构收预付款后却突然停业,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我报的舞蹈课机构停业了!”10月21日,南京市民张女士从舞蹈课老师那里得知了Crazy Tempo街舞交流中心即将倒闭的信息。该消息一出,引得众多消费者纷纷投诉:机构停业了,会员卡内充值还未消费的钱怎么办?

实际上,预付卡消费在培训机构中十分常见,但也存在消费者退费难、机构倒闭无法退费等风险。同时,“职业闭店人”、优惠价诱导消费者充值“大课包”等违规手段屡禁不止。当消费者权益受损时,该如何维权?

培训机构停业“毫无征兆”,有学员剩余课时费高达3万元

这家名为Crazy Tempo街舞交流中心的机构停业,让许多人都出乎意料。张女士告诉记者,该舞蹈机构是南京一家“老牌”且知名的舞蹈社团,在南京拥有3家门店,课程包含成人和少儿两种,拥有不少长期忠实用户。

“华采店晚上上课的人都站不下”“老师也很优秀,跟着他们孩子确实能学到东西”……不少消费者向记者描述了门店曾经一度火爆的场面。出于对品牌和课程的信任,尽管近年来课程单价一路上调,老学员在促销活动时会“多多囤卡”,一次性购买几十节课甚至上百节课,价值达上万元。记者了解到,有学员目前剩余课时费高达3万元。

得知舞蹈机构停业的消息,不少消费者纷纷开始申请退费维权。然而却被客服告知,“公司已经破产倒闭了,没有办法退费了。”

一句“破产倒闭”就可以逃避责任?大多数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张女士自2021年起在Crazy Tempo舞房学习街舞,在该门店办理常规通卡两张累计120次课程,“美少女专属卡”街舞培训课程36次,共消费6200余元,目前卡内还剩4700多元未曾消费。

张女士向记者展示了购课时签的合同,其中写明:如果所登记的门店无法继续经营,且无法转至该中心所在城市的其他门店继续进行培训课程的,消费者将有权要求终止会员卡,并对任何尚未参加培训课程的课时,按比例获得费用退款。

“目前确实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确实没钱再退的地步了。”该舞蹈机构所属公司南京玩皮斯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郭偶平的态度也很明确。他透露,目前学员所剩的课时费约有100多万元,但已经耗尽了现金流,还欠了300多万元债务。

10月22日,一张闭店公告被贴在了Crazy Tempo舞房外。面对铺天盖地的质询信息,他倒是没有刻意逃避,而是表示会尽力协调南京其他舞蹈机构协助,将消费者分流到其他舞蹈机构继续上课。对于部分消费者坚持希望退费并表示有可能起诉的想法,他则回应:“我们属于有限责任公司,如果大家起诉,我们极有可能被清算破产,这个流程更为漫长,这样反而更不利于大家维权。”

记者联系了一家愿意接收该机构会员的舞蹈机构,该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舞房体量有限,整体只能接收800课时左右。部分舞房愿意接收停业机构转来的学员,一方面是属于“雪中送炭”,另一方面也是为自身机构引流,吸引潜在客户。

政府协调给出解决方案,“职业闭店人”等新型脱责手段层出不穷

对于广大消费者的投诉,政府相关部门快速给出回应。

截至发稿前,南京玄武区体育局、建邺区文旅局等部门已给出相应解决方案。玄武区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已要求商家妥善处理好会员矛盾,做好再学会员的分流工作,按照合同履约。如消费者坚持要求退款,可以联系商家登记信息或保留相关证据材料,通过法律途径诉讼维权。而建邺区文旅局竞技体育科工作人员称,目前正在积极督促机构负责人尽快出具具体的青少年学生分流方案,对于成年学员及坚持退费的家长,建议及时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0月25日,Crazy Tempo舞房向会员发布了转课信息,会员可选择分流至周边十几家舞房继续上课。然而,有家长认为,转课的方案并不妥当。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孩子目前学舞蹈已经到了一定阶段,对于舞蹈练习也有了连续性需求,而转课可能会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下降,“不能随随便便就转到一个舞房,这样不一定适合孩子学习阶段。”

实际上,培训机构倒闭对于青少年非学科培训来说并不罕见。今年8月,南京中科玩芯科技馆突然宣布闭馆,让许多家长措手不及。同期,秦汉胡同国学书院全国性闭店。今年6月,南京小调皮轮滑培训机构“跑路”,许多家长同样陷入维权难的困境。

“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南京市民唐女士透露,自己给孩子在南京小调皮轮滑培训机构报了班,今年6月机构突然宣布停业时,还有价值近两千元的课时未消费。后来经过协商,仍有剩余课时的家长们开始“众筹”上课。每节课每个家长出十几块钱,将钱统一交给街道相关人员,请教练教学。每节课授课结束后,街道工作人员再把“众筹”的费用转给教练。

“我们只去上了一节‘众筹’课,就再也没去过了。”唐女士对此叫苦不迭,机构倒闭后,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去“消课”,“原本一节课8个孩子同时上课,‘众筹’课则达到了20个孩子一起上,根本站不开,更难以保障上课质量”。

培训机构倒闭后,消费者即使能转移到其他同类机构教学,但也面临着课时“打折”的损失。有Crazy Tempo舞房消费者透露,一家同意接盘剩余课时的舞蹈培训机构表示,原舞蹈机构1.5课时的课程转入新机构后,只能按照1课时折算,并且需要为其发宣传朋友圈推广课程。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职业闭店人”新概念的出现备受关注。“职业闭店人”,一般指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变更、减资、破产清算等程序,帮助面临困境的预付式经营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转移资产、逃避债务,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10月22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经公安部门核查取证,北京小番茄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2家艺术培训机构涉嫌从事职业闭店,侵害消费者权益。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

“我怀疑遇到了‘职业闭店人’。”今年9月,星城街舞南京门店突然停课,门店已经人去楼空,数百名学员课程权益受损。南京校区有家长透露,店铺曾以校区饮水线路烧毁为由停课,后又以房租到期为由继续停课,最终彻底失联。记者了解到,该门店所在的公司隶属于北京华娱星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而北京地区公主坟校区门店也同样闭店。

而让家长怀疑此机构属于“职业闭店人”操作的端倪,出现在其法人突然变更的操作上。家长黄女士告诉记者,今年9月,机构停业后,她发现该企业法人发生了变更,新任职的法人刘壮于9月开始,陆续成为华娱星城旗下多家子公司的法人。天眼查显示,此人于今年10月投资了北京华娱星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

当前,北京华娱星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相关案件已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立案。而北京华娱星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也已被南京市鼓楼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理由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

辨别机构危机需“火眼金睛”,守好钱袋子拒绝“优惠大课包”诱惑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为头痛的是难以识别培训机构倒闭的前兆,以及难以辨别签约条款中的“暗坑”。

“这家舞蹈机构就在停业前一天,客服还在推销新的课程套餐。”最令张女士感到荒谬的,是Crazy Tempo舞房在倒闭前夕,依然发布售课广告,甚至10月21日当天的课程也依然在正常进行。

实际上,准备“跑路”的培训机构有些早已露出马脚。频繁更换老师、拖欠员工工资、拖欠房租、以低价为名向消费者推销大课包……这些往往都是培训机构倒闭前的征兆。

据悉,早在去年12月,Crazy Tempo舞房喜马拉雅店就已经因经营不善而关闭,尽管三个门店距离相隔甚远,学员也只能接受去另外两家店上课,或根据会员协议扣除违约金后拿到退款。而根据学员反馈,许多老师近两年来陆续离职,艾尚天地店原本的两层楼教室于2024年5月关掉了一层,华采天地店也在2023年底开始,课程安排越来越少。但没有学员收到过即将倒闭的通知,甚至在闭店前一周,销售和客服仍在劝说学员充卡。

突然闭店是否需要告知消费者?北京市炜衡(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旭辉表示,《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规定,经营者停业、歇业或者变更经营场所的,应当提前一个月通知已交预付款的消费者,并按照前款规定承担责任。因此,闭店当天发通知显然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建邺区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也提醒,预付卡,要谨慎;办卡易,退卡难。投诉多,处理难;算清账,事先防。发卡要备案,数额有限定;违规要查处,合规才双赢。

“按照合同上的条约,客服计算之后发现,不仅一分钱退不了,还得倒贴机构钱。”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Crazy Tempo舞房停业之前就曾因个人原因希望退费,而按照条约内容,如果消费者已经参加了课程,则机构将扣除购卡费用的30%作为违约金。客服计算后,不仅一分钱退不了,更是要倒贴给门店143元,另一位消费者剩余16课时,需要倒贴门店900余元。

对此,记者咨询了相关法律人士,对方表示,违约条款作为合同内容的组成部分,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本身不属于加重一方责任、免除一方义务的格式条款。如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则属于依法可以调整的范畴。消费者若担心合同履行中的各种风险或问题,可与商家订立补充条款对合同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对解除合同的情形进行约定,例如单方任意解除合同,可能产生违约责任。同时,根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经营者发行单用途预付卡(含其他预收款凭证)的,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而在该舞房此前的宣传中,曾推出8课时价值6488元的会员卡,明显违规。

判断合约是否属于霸王条款,汇业(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洪莱解释,消费者要看合同内容是否清晰明确,看看有没有解释权归属的条款,如果合同中出现类似“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这样的条款,就极有可能是霸王条款。同时,注意权利义务是否对等,比如合同中一方的权利被过度放大,而另一方的义务被不合理加重。另外需要注意免责条款,有些机构会在合同里设置免责条款,把责任都推到消费者身上。如果消费者对合同条款有疑问,可以咨询律师或者法律专业人士。

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面对培训机构的“优惠大课包”预付卡诱惑,应保持理性,控制购买课时数。去年5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收费管理上,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一次性培训收费跨度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得超过5000元,提前收取费用不得早于培训开始前1个月,并主动开具规范发票。而张女士曾要求Crazy Tempo舞房开具发票,但门店以“价格不含税,如索要发票须补充缴纳1个税点”为由拒绝。

为守护好消费者“钱袋子”,教育部上线了“校外培训家长端”App,通过App交纳的培训费用会进入机构在监管银行设立的资金监管账户,培训机构每完成一次授课,经家长确认后,监管银行才会将相应的培训费用拨付给培训机构,实现“一课一消”,最大限度保障家长的资金安全。然而,也有家长表示,该平台目前入驻机构数量还不够多,希望未来有更多机构上线平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赵晶

责编:李睿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