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024年江苏省暨扬州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扬州开幕,本届活动周由江苏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总工会五部门联合举办。现场公布10名2024年江苏省“百姓学习之星”,122名“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和121名“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名单。

终身学习,正逐步成为江苏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亮丽风景。近年来,全省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社区教育体系,初步建成以老年大学、社区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为主体,“江苏老年教育网”为平台,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教育体系。建成国家级品牌县域社区学习中心8个、品牌课程15个,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63个,社区教育基本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社会教育同样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江苏已建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15个,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55个、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104个,帮助农民创业致富。

石头画、子胥传习、鲁垛乱针绣、多宝簪花制作……在扬州,人们把业余学习玩出了新花样。一颗颗石头上被印上各式各样的图案,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教师王晓琴以人们熟知的生活环境、大自然或想象中的世界等为创作源泉,以鹅卵石、树枝、卡纸、丙烯颜料等为创作材料而创作出的“石头画”,颇具乡野意趣。她还开办了“晓琴石头画”工作室,带领更多人在创作中发现美。

“我们逐步形成了群众点单、社教机构派单、能者为师接单、群众评单的社会教育工作机制。”扬州副市长刘流介绍,扬州坚持把社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突出系统化,推进品牌化,打造多样化发展,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蔚然成风。据悉,扬州坚持系统化建设社会教育机构,建成以扬州开放大学为龙头,6所社区学院和80家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为支撑,620所社区村居民学校为基础的4级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刚入行做小工时,我就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坚持干中学、学中干,至今从未间断。”现场,2024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江苏广兴集团党总支书记、总工程师沈春雷讲述了自己从业44年来的学习故事。在他刚入行做小工时,除了砌筑工、镶贴工书籍外,他还学习建筑业其他相关工种的书,辛苦攒钱买了笔记本电脑,自学CAD制图、工程资料等知识,通过多年不断努力,先后获得工程管理本科文凭和施工员、质检员、国家一级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证书。从小工到总工,从泥瓦匠到大工匠,他就这样走出了一条干、管、教、研的工匠传承之路。他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围群众广泛参与学习,开展师徒帮带,热心服务百姓,把“谋生的瓦刀”变成“梦想的瓦刀”,为企业、行业培养更多高质量技术人才。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表示,要完善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体制机制,统筹推动社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在全省形成“周周有活动、县县有特色”的生动局面;加强内涵发展,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水平。加快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完善“3+1+N”老年教育体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积极探索“社会教育+”模式,激励各级各类学校、行业企业、图书馆、博物馆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举办社会教育,满足不同人群学习需求;加强数字化建设,赋能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上下联动共同推动“江苏学习在线”“江苏老年教育网”提档升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努力实现一网通学,真正做到数字惠民,真正做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附:2024年江苏省“百姓学习之星”“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名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