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这里是江苏!| 若飞桥:因纪念英烈而得名

若飞桥又称清江大闸桥,架设在淮安市清江浦区里运河清江闸上,是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的重要景观之一。桥长约10米,桥面宽阔。

若飞桥下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清江闸,系明永乐十三年漕运总兵官陈瑄所建,初称清江闸,后改称龙王闸。乾隆四年,更名清江闸。清江闸是大运河上保存最好的明代船闸,这里曾经是漕粮必经之咽喉要道,有“南北襟喉”之称。2006年,清江闸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四年进士吴伟业在《清江闸》诗中写道:“岸束穿流怒,帆迟几日程。石高三板浸,鼓急万夫争。善事监河吏,愁逢横海兵。我非名利客,岁晩肃宵征。”

清江大闸桥原是一座木制吊桥,1939年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的飞机炸毁,部分闸墙被炸塌,1945年苏皖边区政府拨款重新修建。2006年,清江闸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叫“若飞桥”?因为这座桥背后有一段“红色记忆”。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叶挺、秦邦宪等人乘飞机从重庆飞延安,在山西黑茶山遇难。为纪念烈士,首府设在清江市(今清江浦区)的苏皖边区政府将清江大闸桥更名为“若飞桥”,城南公园更名为“叶挺公园”,园内荷芳书院中的新华图书馆改为“博古图书馆”。

若飞桥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和巨变。当年狭窄的木桥,如今已变成了宽阔的钢筋水泥桥。

若飞桥架设在清江闸上

若飞桥附近坐落陈潘二公祠、清江浦记忆馆、清江浦楼、国师塔、花街、文庙等景点,地理位置优越,市民游客众多。每天清晨,晨练的市民来回穿梭。等到夜幕降临,不少游客登上画舫,欣赏桨声灯影里的里运河。 

文字:白雪

图片:淮安市清江浦区志办提供

设计:杨晓珑

翻译:卫鑫

鸣谢:淮安市清江浦区志办 

责编:刘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