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基层减负”系列谈③ | 严防减负走形成“新负”

今年以来,中央重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了积极进展。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负担确实减了下来,但也有干部反映,因为在减负中存在走形、变味的情况,老的负担减掉了,新的负担又来了,导致“获得感”不强。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关键是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地抓落实。落实不到位,减负打折扣,该减的负担就减不下去;落实中走了形、变了味,减负就可能减出新的负担。比如,有的地方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要求在减负的过程中,照样开推进会、落实会,照样记台账、抓考核,照样发文件、催材料,导致旧的负担未必减了下去,减负带来的负担却实打实地来了。再如,减负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要的工作后,层层加码、级级提速的“老作风”又来了,减负中的层层加码,让基层面临“减负之负”。又如,为了推动减负,有的地方成立“专班”,抽调人员“专抓”,组织“效能办”开展减负专项督查,等等,这些现象尽管是个别的,但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减负“获得感”。

减负何以出“新负”?核心还在于落实中的走形与变味。其中,有的是形式主义工作习惯和思维惯性造成的,似乎不量化、不做台账、不搞考核,就不知道怎么抓落实了;有的是因为对中央减负的要求领会不到位,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理解的现象;有的是抓统筹的能力不足,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对基层减负工作缺乏协同配合、信息共享,导致减负成效不彰。

减负必须真减负、减真负,才能减出获得感,减出精气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充分释放基层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有创造力和生命力。减掉非必要的任务、不切实际的要求,减掉繁琐复杂的不当考核,将减负减到实处减出实效,切实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释放他们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激发“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新气象。

责编:袁媛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