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热门手游《王者荣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你在现实中见过机器人版本的吗?10月30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在东南大学第十八届大学生创新成果展示会现场,领略到了几位“参赛”机器人选手的风采。
在不久前结束的RoboMaster 2024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上,东南大学3SE战队获得全国一等奖,而获奖作品正是团队成员原创设计制作的机器人战队。

“这个机器人叫‘工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六自由度机械臂,不仅可以在空中沿三个方向旋转,还可以沿着xyz三个坐标轴方向自由平移。这一特点也使得它可以灵活放置道具,针对比赛中一些较为刁钻的指定位置或角度也可以轻松应对。”团队成员、东大未来机器人专业学生温余睿向记者介绍,机器人战队中除了像“工程”这样默默服务的“后方力量”,还有外形酷似坦克、可以发射大弹丸的“英雄”机器人;轮腿构型灵活、可以跳跃并发射小弹丸的“平衡步兵”机器人等等。“目前,我们的机器人战队共有约10台,研发团队共有50余人。”

创新成果展现场,像这样科技感满满的成果还有不少。“我们所研发的是一款仿生蛇形机器人,通过模拟蛇类的生物力学特性,设计专门的控制算法,实现包括蜿蜒和翻滚在内的多种步态。”团队负责人周自豪告诉记者,针对救灾搜救中一些人力不及的地方,蛇形机器人相比车型机器人更贴合凹凸不平的地面。

作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材料,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土木工程学院五名学生所设计的离散化建筑组构及制造项目对这一难题给出应对之策。而这一项目不久前也获得了第二十届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特等奖。

“目前比较流行的装配式建筑在建造时,每一个零件的功能都是固定的,柱子只能当柱子,板只能当板,且在拆除时往往选择爆破等方式,无法二次利用。而我们所设计的离散化建筑的建造过程则像搭积木一样,相同的‘积木’被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发挥柱、梁和覆层的功能,这也使得建筑物可以根据需求迅速做出改变。”在团队成员吴家豪的指引下,记者体验了成果展现场所展出的一把离散化建筑原理下搭建的木椅。这把椅子由多个相同的单元模块组成,人坐在上面和坐在普通椅子上感受无异。“如果想要改变椅子的造型,单元模块可以拆卸下来重复利用。”吴家豪说。

据悉,本届展示会共展示作品177件,主要包括2024年结题的国家级、省级、部分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作品,以及学生自主研学优秀作品。为表彰在学术研究、科研创新等方面成果突出的学生,展示会上还举行了首批十大“学术之星”“科创之星”表彰仪式。表彰仪式上,代表分享了他们如何在科研训练中精进自己的科研能力,怎样将创新的想法变为赛场上闪耀的火花的优秀经验。

“从踏入东南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被这里浓厚的科研氛围所吸引。正是这种环境,激发了我对探索未知的热情,也坚定了我科技报国的信念。”获得“科创之星”的人工智能学院大三学生田昱锟先后主持和参与了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包括3项国家级或省级SRTP(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今年他还作为技术组负责人之一带领东南大学战队参加A类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并取得历史最佳成绩,时隔多年晋级全国赛并荣获国家级一等奖。“感谢学校提供了丰富场地、资源和平台,让我和队友们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创新的想法变为赛场上闪耀的火花。”
“创新创业能力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希望学生能从本科阶段开始,通过走进实验室、与导师及科研团队合作等方式及早接触科研,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表示,在导师制的引领下,学生将会在科研探索中得到巨大的锻炼,这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造或去高水平企业、科研院所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文 刘莉/图
通讯员 任亚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