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基层减负”系列谈④|把“搭车”的考核“请下车”

基层事多人少、责大权小,面对千头万绪的任务往往“马力不足”“超载运行”,之所以如此,“搭车”的考核过多是重要原因。

考核是重要的指挥棒。有的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总想把自己抓的工作塞进考核指标体系。有的部门即便自身工作与基层权责结合不紧密,也要通过“搭”进考核以增强自身的“存在感”。有的部门看到其他部门都在“搭车”,唯恐自身工作被基层忽略,也下场“卷”基层考核。“搭车”考核的背后,是个别部门官僚主义思想作祟,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试图把考核“万能化”的懒政思维。

考核不能变成一个筐,更不能什么指标都往里面装。“搭车”的考核指标过多,甚至一百分不够用要膨胀到“千分”“双千分”,结果必然是“指标越多、实效越差”。有的乡镇过着“紧日子”,却在采购台账耗材上花费甚巨;有的基层明明人手紧张,却有干部专职填考核材料成为“表哥”“表姐”,其中,都有“搭车考核”的“功劳”。

“搭车”的考核必须“请下车”。谁来请?上级部门要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变“层层搭车”为“层层减负”。在思想认识上,要唯实而非唯数,多看工作实效的“总账”,坚决摒弃叠床架屋的“繁琐哲学”;在谋划考核时,要重统筹而非分配,在考核体系上合并同类项,坚决防止各部门争抢“唐僧肉”产生“剧场效应”;在具体指标上,要讲科学而非态度,根据客观实际合理设计指标,坚决不搞指标代替目标的形式主义;在开展考核时,要鼓励走下去而非等上来,用“四不两直”“不声不响”的方式实现考核有感、过程无感,坚决不能一考了之、一压了之。

把减负落到实处,要变“临时福利”为“长期激励”。上级部门不能用考核代替自身的工作,应把科学考核作为能力建设的长期课题。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持续改进考核方法,切实控制考核总量,激发基层“以考促干”的精气神。

(袁媛)

责编:魏晓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