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基层减负”系列谈⑦ | 持之以恒抓减负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次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又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时隔1个月,总书记持续关注基层减负,既彰显了持之以恒抓减负的决心,又引出如何久久为功抓减负这一重要命题。

花样百出的作秀造势、繁杂琐碎的填表留痕、五花八门的考核评比……“小马拉大车”不仅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精力,还让他们左支右绌、身心俱疲,陷身于繁琐杂务中。以往,减负声音不可谓不凌厉,但每当减负“一阵风”刮过,基层总是重新面临“压力回潮”,基层负担仍然“涛声依旧”,这让基层本就不宽裕的人力物力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可谓正中时弊。基层减负“久攻不下”,很大程度上“问题出在前三排”。如有的上级单位借由考核体系,将诸如施工图纸审核、食品安全检测等专业性强的工作也下放给乡镇,自己则置身事外,变成“业务督察部门”;有的制定过于严苛指标,动辄“千分制”“双千分制”,让基层干部困在指标体系里;有的滥用“责任状”过度问责,导致基层压力陡增。基层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是上级单位“卸责”“压担子”冲动导致的,这也是减负存在反复性的重要原因。

减负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要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尤其需要持之以恒抓减负。有些单位对基层“压担子”已经形成路径依赖,唯有明确权责、厘清职责边界,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将监督常态化、制度化,才能防止基层负担反弹回潮。同时,基层减负还需做好“后半篇文章”,哪些需要减、哪些可以保留,如何减负而不减责任、不减担当,如何既减少冗余过细考核指标、又合理评价干部工作?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持之以恒抓减负中,不断结合实际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韩宗峰)

责编:杨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