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搭好平台,让孩子们看见“极美南京”

“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吃上了稻米。直到今天,水稻依旧是我们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学们知道水稻是怎么变成米饭的吗?”11月2日,由共青团南京市委、南京市少工委、南京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40期“童心里的极美南京”公益研学计划走进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的稻米文化馆。本次活动是该公益研学计划的收官活动,今年以来,南京全市共有1600多名困难家庭儿童以及城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在公益研学中了解城市发展和变迁。

“在去江宁的大巴车上,我就看到了大大小小黄澄澄的稻田,好像一块铺展在大地上的毯子。在稻米文化馆,我不仅学习了稻米文化,还和妹妹一起做和稻米相关的手工作品,非常开心!”家住南京市建邺区的11岁儿童小成说。小成的妈妈朱雪梅介绍,丈夫因病去世得早,自己一个人以送快递为生,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带孩子出门接触社会,“说实话,工作忙的时候我得出门干活,兄妹俩不上课时只能待在家。让孩子参加公益研学计划,不仅有专业老师讲解知识,还有同龄孩子跟他们一起交流。”“通过前期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街道内困难家庭较多,孩子们都希望参加研学活动。”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团工委书记丁尉玲介绍,参加公益研学计划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困难家庭,公益性研学旨在让青少年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除了了解稻米文化,公益研学计划还组织孩子们走进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类科技创新应用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在浦口区珠江消防救援站,参加研学的孩子们体验使用消防水带,了解消防云梯的原理和作用……共青团南京市委学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红色寻访路、职业初体验、金陵文博行、科学向未来、极美生态游”五大主题,公益研学计划推出40条精品研学线路,每周组织40名困难家庭儿童、城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参与,已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秦淮非遗馆、东南大学、武家嘴农业科技园、南京城墙博物馆等地开展了40期主题研学,服务全市1600名青少年儿童。

去年,南京成功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作为全国首个将儿童优先发展纳入政府重要工作的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发展工作,积极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此,团南京市委去年启动“童心里的极美南京”公益研学计划,受到社会关注。今年年初,在南京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与会市人大代表投票选出市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开展40期儿童公益研学活动”位列其中。为进一步做好研学项目,团南京市委充分整合各级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公益资源,凝聚校外辅导员力量,与公益研学良性互动、合作共赢,不断拓展少先队在校外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活动覆盖。下一步,团南京市委将以“童心里的极美南京”公益研学计划为抓手,充分发挥少先队实践育人作用,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