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江西永新:鼓韵新声

【文化中国行】

“小鼓一打咚咚哩响嘞,各位老俵听端详呐。先进科技田间走,科学管理效率佳……”日前,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村晚的舞台上,一曲永新小鼓《花开农家》把观众带入了新农人的故事。

永新小鼓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流传于永新民间的曲艺,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新小鼓表演者腰系牛皮小鼓,一边说唱、一边敲打腰鼓。“永新小鼓分平腔、高腔两种唱腔,用永新方音唱出七字句式的唱词,夹杂乡间俗语,再以小鼓、竹板、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伴奏,鼓声与音乐协同演绎、说唱与方言完美融合。”永新县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返聘非遗专干吴谷介绍。

在永新县文化艺术中心,一群十几岁的孩子身着白衫、腰部用红绳系紧小鼓,左手拿一根小竹棒,右手拿一副小竹板,按照规矩敲起鼓来。据介绍,永新县利用假期开办少儿曲艺培训班,并在中小学校设置小鼓培训课,定期组织传承人举办曲艺讲座,对民间文化团体开展培训并进行集中展演,全方位打造传承梯队。

“我学习打鼓已经四年了,越来越体会到永新小鼓的独特魅力。”永新县任弼时中学学生尹茹艺说。

“永新小鼓不仅是一项非遗、一种曲艺,还是一个鲜活的宣传载体。我们结合时事,精编各类节目,用接地气的表演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传达给观众。”翻看着创作的100余个节目的曲谱,永新县文化馆馆长陈莉君十分自豪。

“你看那水果时蔬多妖娆,你看那水土乐园志趣高,你看那玻璃栈道打飘飘。”《网红桥》道出了乡村产业和面貌的变化;“惩治腐败得民心,忠诚卫士斗志昂。”《贴心人》宣扬廉政文化……近年来,永新县借助永新小鼓这一载体,创作了30余个节目,以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将党的政策方略和创新理论潜移默化地送进群众心里。

(本报记者 王洋 李玉兰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吴婷)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