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激发青年科技人才活力,为未来科技创新“蓄能”

在11月7日召开的江苏“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年科技人才的表现格外亮眼。超过41%的获奖项目由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领衔完成,其中,有13名“80后”人才斩获一等奖项目,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年之最。

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其勇于探索和敢于开辟新赛道的精神,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以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教授柴人杰为例,他领衔完成的原创性研究成果“通过基因治疗恢复耳聋患者听觉功能”,在全球耳聋基因治疗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原创性理论突破,成功为15名重度耳聋患者恢复了听力功能。今年,他凭借这一成果,荣获了“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柴人杰的成功,是江苏全方位呵护青年科技人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苏推出一系列引导激励青年科技人才潜心科研的政策。如江苏省科技厅新设“攀登”专项,重点支持35岁以下、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给予5至8年长周期支持;同时,每年资助1000名以上优秀青年承担省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开展首批“应用基础研究特区”试点,引导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等,都为青年科技人才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在这样一系列政策的滋养下,一批批由青年科技人才主导研发的原创技术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如“世界首次发现引力子激发”“全钙钛矿叠层电池转化效率刷新世界纪录”等突破性成果,不仅展现了青年科技人才的卓越创新能力,更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呵护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根基,是为科技创新的未来“投资”。江苏的实践表明,通过政策支持和环境营造,能有效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期待越来越多惠及青年科技人才的好政策出现,让科技之花在青年手中绽放得更加绚烂。(胡安静)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