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需要面对,梦想需要坚持。”近日,这样一句感慨被南京蓝豹救援队队长郭伟发在了朋友圈,配图是一辆有着“蓝豹救援”“应急救援”字样的白色轿车。郭伟把自己的日常用车贴上了救援标志,以便在路上随时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发生7.8级强震,中国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南京蓝豹救援队排除万难,奔赴叙利亚进行抗震救灾的消息,被交汇点新闻第一时间报道。无数网友关心着蓝豹勇士的救援进展,南京蓝豹救援队队长郭伟也一直与交汇点新闻记者保持联络,合力将一条条救援资讯呈现在大众眼前。这趟跨越山海的逆行之旅,不仅让蓝豹救援队闪耀在大众面前,也让郭伟和交汇点新闻结缘,成为了好友。

叙利亚救援之行对郭伟意义非凡,“这段经历真的太难忘了,饱受战火的叙利亚人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笑容,这对我的人生观影响很大。”蓝豹救援队驰援叙利亚的行动受到社会各界认可,叙利亚驻华大使馆还邀请救援队员进行座谈,与大使共进午餐,并颁发感谢信。回国数月后,郭伟仍在帮助国内的爱心人士把物资捐赠给叙利亚灾民。
如今,这场跨国救援任务已结束一年半之久,翻看郭伟的朋友圈,他归国后的生活一直忙碌充实。
闻讯集结出动的使命,让作为救援队长的郭伟总是出现在各类救灾现场,2023年京津冀水灾、2023年甘肃青海地震、2024年安徽歙县水灾……“一幕幕难忘的救灾回忆里,有灾情面前的伤痛,亦有携手帮扶的温暖、重振家园的勇气、饱含深情的致谢,这些都是我们前行的力量。”回忆起天南地北的救援行动,郭伟感到身为一名救援者的义不容辞。

2015年,南京蓝豹救援队成立,郭伟在同年加入。九年来,队伍已吸纳了来自各行各业的70名专业队员和300余名志愿者。郭伟并不憧憬庞大的队伍体系,在他看来,能保持一支小而美的救援队伍就很不错。他深知,对于绝大多数队员来说,救援并不是本职工作,但遇到能协助的事情,相信队友们都会因一颗滚烫的热心及时出手。
其实,除了灾难发生时的紧急援助,蓝豹救援队在平日也致力于各项公益事业。从2017年起,南京蓝豹救援队就发起了每周三的免费急救沙龙,一直坚持至今,目前已将场地固定在南京南站安仁坊,陆续帮助了上万名市民学习创伤急救、心肺复苏知识。此外,他们还受邀进入多所校园、社区、单位开展国防教育、分享防震知识与消防技能。在各类体育活动中,也常常能见到身着蓝色队服的蓝豹队员正在保障的身影。郭伟告诉交汇点记者,应急科普、应急保障是应急救援社会化服务重要的落脚点。他为南京蓝豹救援队能通过多种方式,成为社会化应急科普万粒种子里的一颗而感到荣幸。

公益组织前行不易,对队员身体条件及精神意志的要求都极高。在队员加入队伍后,均需进行一系列的技能培训及演练。作为队长,郭伟身上肩负着更多责任。他定期组织队员内训,自己也不断提升学习。这一年多来,他受邀参加了博鳌防灾减灾大会、2024年江苏省社会应急力量队长培训班、2024年全国骨干社会应急力量培训班等,并被选为江苏六名代表之一,参加了中央社会工作部主办的国际志愿服务示范培训班。郭伟感慨,要与时俱进、踏实奉献,凝聚队员无私奉献的心,才能让公益组织行稳致远。
今年,凭借平日里出色的救援行动,南京蓝豹救援队获得了中国应急管理部授予的三等功表彰,也被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予“最佳慈善伙伴机构奖”,这些荣誉让郭伟和全体队员感到非常自豪,“这是一剂‘强心针’,支撑着南京蓝豹持续向社会输出暖心、助世、救人的价值观。”
当问及郭伟,对他而言,交汇意味着什么时,郭伟思考片刻诚恳地表示,救和援其实就是一种交汇,大家更熟知的救援队工作是在“救人”的层面上,而蓝豹救援队还会在“援助”上有所坚持。比如,2023年京津冀水灾时,当一批以“救”为主的救援队任务结束离开时,蓝豹队员继续留下分发赈灾物资、清理垃圾、进行消杀工作……在河北涿州坚守了40天,实现“超长待机”。

郭伟还认为,交汇就是爱心与力量的集结,南京蓝豹救援队始终带着爱心与力量出发,一次次在行动中与不同的人相遇,这是很美好的交汇,南京蓝豹也常与其他公益组织展开合作,互相出力,奉献爱心。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安基金、小米公益基金会、同心圆基金会等都常与蓝豹救援队各司其职,共同出力。在今年5月21日全国助残日,蓝豹救援队还策划了一场“交个朋友”蓝豹暖心沙龙,邀请了南京聋协、自闭症活动团体、无声咖啡从业者在商场里分享自己的故事,郭伟一直希望通过跨领域的交汇,让更多公益组织和弱势群体被大家关注。
“微光处处有,做公益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在交汇点新闻9周年生日来临之际,郭伟也为交汇点送上了生日祝福,“很巧,今年也是我加入蓝豹救援的第9年,希望能通过新闻媒体的关注,让更多人感受到公益志愿的力量,一起做好事!祝交汇点新闻9周年生日快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