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11月17日是交汇点新闻上线9周年的日子。交汇点新闻推出“经9不息 交汇无限”栏目,邀请各行各业的嘉宾、用户讲述这一年来各自的“交汇”故事。今天请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的讲述——
从零藏品起步,开馆三年多,累计吸引一千多万名观众进馆,线上观众超5.5亿人次……在社交媒体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持续出圈,成为众多游客必打卡的扬州新地标。
与不少国内博物馆同行交流时,大家都对中运博的成功模式感到好奇:“网红馆的人设,是怎么立住的?如何持续出圈,人气长红?”中运博馆长郑晶的回答是:换一个讲法,讲好运河故事,让更多人在博物馆里,与运河历史、中华文明交汇,产生情感共鸣。
第一,我们让文物展陈采用更多“新理念”。中运博面对自身展品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以大型文物为主体、小型文物组团陈列的方式,充分利用高旷悠远的空间构造,以不同高度的空间动线凸显核心文物,给观众更强烈的震撼。有游客告诉我,他们就是从交汇点公开课上看到介绍我们展陈特色的短视频,对运河文化和扬州产生了好奇,才来中运博参观的。
第二,我们让高科技赋能“新体验”。馆内精心制作多个沉浸式体验空间,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大运河畔的美好生活。“沙飞船”展区如今是中运博最热门的体验场所之一,站在甲板上,游客能阅览360度环幕上呈现的古时大运河繁忙景象,在运河虚拟影像中“穿越”回清代,可谓“船在河中走,人在画中游”。
第三,我们让小文创成为撬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中运博以馆藏“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开发的系列冰箱贴,成为不少观众喜爱的伴手礼。在中运博带动下,集“非遗体验、文化展示、餐饮度假、购物娱乐”于一体,高起点规划建设的大运河非遗文旅街区,如今也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在博物馆附近的大运塔和今月桥上拍照打卡运河三湾景区,是社交媒体上热门的“网红机位”。
最近,汇聚了国内多家博物馆精品文物的“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年度大展,又成了不少游客奔赴中运博的理由。交汇创造价值,启发思考、引起共鸣。未来,中运博还将继续推出高水平的临展,推动大运河文化走出博物馆、走进民间,推出更多大运河特色的休闲体验业态产品,更好彰显“最精彩一段”的独特魅力。
策划 潘青松
统筹 高伟
记者 樊玉立
摄像 曹阳
美编 曹家瑞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