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2024(首届)认证赋能江苏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刘江正式发布《长三角数据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这是目前国内权威机构发布的首份数据产业报告。“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数字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数字产业化示范者和产业数字化领跑者。”刘江说。

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数据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该报告详细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数据产业的发展背景、现状、挑战及未来展望,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报告指出,长三角地区以数据要素为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长三角建设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地区已建成数据中心超过600个,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近三成。此外,长三角地区数据企业注册数量增长迅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增长率在2023年达到17.6%。
在地域分布上,长三角数据产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合肥等城市,这些城市在所有长三角企业中占比76.37%。上海市的数据企业数量在长三角城市中最多,排名前五的城市占比高达82.44%。这表明长三角数据产业地域分布较为集中,发展潜力巨大。
报告还强调了长三角地区在数据产业发展中的几个亮点——安徽省以数据标注为切入创新赋能产业;江苏省全省统筹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据创新应用;上海市依托城市底链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打造多层次数据枢纽体系;而浙江省则依托高水平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发展数字产业集群。“这些发展亮点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为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刘江说。

图为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刘江发布长三角数据产业发展报告。
长三角数据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分布集中,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比如,数据安全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数据基础设施需要前瞻设计谋划;对数据应用场景,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推广等。对于各方关切的社会数据融合开发,也需要探明路径。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强数据资源安全保护、推进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应用拓展、加快数据产业标准建设以及鼓励多元发展等。
长期以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始终积极探索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持续优化数据要素市场第三方服务供给,有力激发了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
早在2022 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率先颁发国内首张数据质量证书,此后又颁发多个行业首张数据质量证书,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与采信。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还牵头申报国家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数据产品质量评价技术要求》。今年 9 月,其申报的 “数据产品质量评价服务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案例成功荣膺 2024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业态创新示范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此次发布《长三角数据产业报告》,为长三角地区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深入的洞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据产业的发展动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以促进长三角地区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
新华日报 财经记者 何玥颐